(报告出品方/作者:东兴证券,孟斯硕、王洁婷)
1.调味品行业的领导者,多品类百花齐放
1.1行业领导者,具备较强盈利能力
公司是我国调味品龙头企业,产品包括酱油、蚝油、酱、醋、鸡精、味精、料酒等,调味品整体产销量及收入连续多年名列行业第一,其中,酱油、调味酱、蚝油、料酒和醋是目前公司最主要的产品。公司基于规模优势、研发优势、渠道优势、较强的品牌力等竞争壁垒逐步占领市场,酱油市占率大约达到18%。公司自年上市以来营收和净利润便持续保持着双位数的增长,-年营业收入5年CAGR14.95%,净利润5年CAGR18.60%,净利润率由年的22.82%提升至年的26.68%。由于公司采取现款后货的*策,公司现金流状况也较好。即使是在行业不景气的年,公司收入增速回落至9.71%,利润增速回落至4.18%,依然取得了收入利润双增,证明公司盈利能力的稳定性和成长性在行业中均属于优秀。
1.2调味品大行业,集中度有望提升
年我国调味品市场规模达亿元,按照出厂到零售端加价率40%测算,估计年我国调味品规模(出厂口径)约亿元。根据艾媒咨询,年和年我国调味品规模增速分别高达18.05%/16.3%。我国调味品下游消费渠道主要为餐饮、家庭、工业,其中餐饮占据主导地位,占比约50%+,家庭和工业分别占比约30%/20%。年以来,疫情对我国餐饮端需求造成影响,但推动了我国家庭端对调味品的需求,尤其拉动了如火锅底料、川味调味料等复合调味料以及酱腌菜等调味料的需求。我国调味品拥有庞大的消费市场和空间,但集中度整体较低。我们根据中国调味品协会统计数据,计算出年调味品12个细分产业百强企业的收入合计亿元,仅占行业整体的32%,虽然部分企业没有被协会统计在内,但也能够侧面反应行业整体集中度较低。年我国调味品行业CR5为19.5%,相比日本25%,美国34%仍有提升空间。
细分行业企业二八分化明显。在百强企业中,头部企业占据绝大部分市场份额。以酱油企业为例,年入围百强企业的集中度较高,百强入围企业数33家,收入合计亿元,前五大收入占比达到80%;酱油产量合计万吨,前五大产量占比80%。又如香辛料企业,入围企业集中度极高,百强入围企业数6家,收入合计29亿元,前五大收入占比99%。细分行业中集中度相对较低的为复合调味料、食醋和酱类,但前五大收入占比也分别达到了52%/58%/66%。前五大强企收入在百强中占比高说明了行业中百强企业之间差距亦较大,行业二八分化明显,头部企业具备较大优势,有利于行业集中度进一步提升。多数细分行业集中度较低。虽然前五大企业产量在百强中占比较高,但在12个细分行业中,头部企业产量占比并不高,行业整体集中度有待提升。根据调味品协会,除味精、蚝油、香辛料头部企业产量占行业比重较高外,其他细分行业头部企业产量占比均低于50%。由于行业中部分企业不在协会统计范围内,实际集中度可能更低。行业集中度较低的同时行业二八分化明显(前五大企业收入占入围企业收入比重较高),说明细分行业中存在大量的中小企业占据较大的市场份额,但跟头部企业体量差距较大,竞争劣势明显,这种情况意味着该行业未来集中度提升更加容易。
1.3酱油具备绝对优势,其他品类快速增长
年公司总销售额.04亿元,其中酱油销售额.88亿元,占比56.74%;蚝油销售额45.32亿元,占比18.12%;酱类销售额26.66亿元,占比10.66%;以醋和料酒为主的其他调味品销售额22.11亿元,占比8.84%。在公司的主要产品中,蚝油销售额近几年来维持双位数增速,5年CAGR19.46%;酱油取得稳定增长,5年CAGR13.36%;酱类多年来维持正增长,波动稍大,5年CAGR8%;其他品类中醋和料酒初具规模,年其他品类同比增长13.37%,在几大品类中增速最高,具备较大发展潜力。整体来看,由于蚝油增速较高,销售占比逐步提升。
公司一直以来获得稳定的业绩增长,但年的多方面压力使得公司业绩增速放缓。目前公司体量较大,酱油占比依然超过50%,市场可能担心酱油细分行业未来的可持续增长性,而其他细分行业的体量不够大无法承接酱酒的增速。我们认为酱油市场依然处于增长轨道,远未到达天花板,而其他品类也处于优质赛道,成长可期。
1.3.1蚝油-好赛道,高成长
酱油是海天的发家产品,至今销售占比依然达到56.74%,然而公司的另外两个主要产品调味酱和蚝油增速也较快,尤其是蚝油增速长期高于酱油,在公司产品中占比持续提升。年蚝油占公司收入13.63%,年其占比提升至18.12%,年销售额达到45.32亿元,使公司成为蚝油销量第一品牌。
蚝油是利用牡蛎蒸、煮后的汁液进行浓缩或直接用牡蛎肉酶解,再加入食糖、食盐、淀粉或改性淀粉等原料,辅以其他配料和食品添加剂制成的调味品。蚝油最早由李锦记发明于广东,至今已有多年历史,在广东、福建、香港、中国台湾等地比较流行。随着港粤文化向全国其他市场的渗透,蚝油走入全国更广泛的市场,但由于消费者烹饪习惯的改变需要时间去沉淀,蚝油依然处于培育期,渗透率较低。随着居民收入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随着各地饮食习惯的渗透,蚝油正逐渐由地区性产品发展为全国性产品。年蚝油市场规模大约90亿元,预计年达到亿元。年蚝油行业增速22.28%,是调味品中增速最高的子品类。不过,由于耗油在餐饮业中用量较多,20年后受疫情影响增速下降。我们认为蚝油市场渗透率很低(22%),对比鸡精(61%)有不到3倍的空间,行业依然处于快速增长期,待疫情影响消退后依然能够重回较高增速。
蚝油行业市场集中度很高,公司和李锦记市占率分别为42%/30%。0年以前,蚝油市场被李锦记牢牢把控,0年后海天攻克蚝油化水的难关,迅速提升了公司蚝油产品的质量,快速抢占蚝油市场。0年至今,公司不断在蚝油产品上取得技术突破,蚝油质量不断提升,并超越李锦记成为蚝油第一品牌。但两家公司的产品走差异化竞争路线,公司产品追求性价比,而李锦记是蚝油的创始者,产品一直走高端路线,除了向C端供货,主要面向高档餐饮企业。
蚝油生产成本较高,但单价不高,公司为了快速占领市场走低价路线,因此毛利率一直偏低。年公司蚝油毛利率34.61%,比酱油低8.3pct,但蚝油成本中受白砂糖和味精价格影响较大,不受*豆涨价影响,因此近两年毛利率波动相对较小,与另外两款产品毛利率差距缩小,我们认为随着规模效应的提升,公司蚝油毛利率有望逐步提升。(年公司毛利率同比下降3.71个百分点,主要是根据新收入准则,将运费调整至营业成本、促销费冲减营业收入所致,可比口径下毛利率略有提升。)
1.3.2调味酱-随着市场集中度提升稳健增长
6年海天推出*豆拌饭酱,并在5年后使其成为了10亿元级别的大单品。年海天酱类产品总销售额26.66亿元,5年CAGR8%,行业出厂规模大约在亿元左右,公司市占率5%左右。行业第一梯队为海天和老干妈,其中,老干妈营收约54亿元。目前市面上销售的调味酱产品种类繁多,产品主要有甜面酱、豆豉、大豆酱、沙茶酱、辣椒酱、豆瓣酱、沙拉酱、番茄酱、肉酱、芝麻酱、花生酱等,产品具备较明显的地区特征。根据百强企业数据,调味酱行业整体增速较慢,但行业集中度较低,CR3约18%,对比其他调味品竞争格局,调味酱具备集中度提升空间。
根据调味品协会统计,年除鸡精(粉)调味料、香辛料及香辛料调味品的产量下滑之外,其余细分产业的产量均呈现上升趋势。其中增速较快的细分产业依次为火锅调料、蚝油、酱腌菜等。在调味品细分赛道中选择空间大、增速高的产品进行布局是公司进一步抬高天花板,成为我国乃至全球调味品巨头的必要策略。目前公司生产的产品已涵盖酱油、蚝油、酱、醋、料酒、调味汁、鸡精、鸡粉、腐乳、火锅底料等几大系列百余品种多规格。其中,海天味极鲜、海天金标生抽、海天上等蚝油、海天草菇老抽、海天*豆酱,每个单品年销值均在10亿以上,是支撑公司业绩的基石。同时,公司不断通过并购、研发来获得新的市场和业绩增长点,招牌拌饭酱、香菇酱、料酒也都成长迅速。此外,海天先后收购了开平广中皇、丹和醋业、合肥燕庄等厂商,借此进*腐乳、食醋、芝麻油等领域。又顺应趋势先后推出简盐酱油、火锅底料、“裸”酱油、中式复合调味料等新品。在食用油领域,也推出“油司令”系列一级大豆油、玉米胚芽油。虽然公司部分产品依然静待放量,但对比龟甲万巅峰时期超过0种的产品以及0多种的酱油,目前海天产品品种规格才多种,未来公司不断通过尝试新品发掘机会的空间依然很大。我们认为,只要产品优秀,凭借着公司的规模优势、品牌和渠道优势、技术优势、行业的定价权以及餐饮渠道的坚实壁垒,公司业绩的稳定性和成长性依然可见。
2.五大护城河稳固其市场地位,帮助其穿越波动
公司21年营收和利润依然维持正增长,毛利率下滑幅度相对较小。外界环境的变化使得年对公司来说是比较艰难的一年。由于公司餐饮渠道占比达到60%,新冠疫情对餐饮业的打击直接影响了公司对餐饮端的出货。年由于部分渠道处于对物流的担忧,进行了一定程度的囤货,使得当年渠道库存较高,年的经营压力反应滞后至年。疫情期间,社区团购爆发式增长,部分中小品牌调味品趁机低价进入市场,社区团购平台的高价补贴扰乱市场秩序使得公司经营面临压力。同年,上游原材料价格普遍上涨,限电限产亦给经营增加负担,年全年大豆及豆粕均价分别同比上涨14%/20%、玻璃均价同比大涨47%,PET价格上涨40%+,导致行业多数调味品公司毛利率均出现明显的下滑,公司酱油产品毛利率同比回落至46.01%(扣除运费),下降4.79pct,毛利率下降幅度弱于中炬和加加食品。除此之外,公司多年来酱油毛利率基本处于稳定上升趋势。
除年外,公司净利率水平稳步提升,且明显高于行业可比公司水平。年公司净利率26.68%,明显高于净利率排名第二的中炬(15.33%)。相较年,公司净利率下降1.44pct,下降幅度略高于千禾(-0.65%),但明显低于中炬(-3.63%)和加加(-13.07%)。我们认为,公司毛利率和净利率水平较高且稳步提升,业绩能够抵御行业波动,穿越周期,从而获得较为稳定的增长主要得益于其拥有较为明显的护城河。
2.1底蕴深厚,规模优势显著,难以被超越
2.1.1得天独厚的历史、地理资源结合现代化生产工艺造就传奇
公司起源于“佛山古酱园”。早在清朝,广东佛山的酱油就声名远扬,远销海外。年,佛山25家实力卓著、美味悠远、享誉港澳的古酱园谋略合并重组,组建“海天酱油厂”,为今日海天前身。酱油由大豆发酵制造而成,决定酱油品质的最重要一环是对大豆做成的酱胚的晾晒。公司在佛山市的工厂位于北纬23度的海天阳光工厂,紧邻北回归线,年均日照天以上,光照时间长、太阳高度高、太阳辐射强,获得太阳热量多,天然形成*金阳光地带,有利于酱油发酵时酶系的生长,是晒制优质酱油的理想地带。截至年,公司拥有总面积达60万平米的天然晒场,是坚持传统酿制的基础。公司坚持传统酿造方法,结合了现代生产方式,使得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均出类拔萃。
年公司产品规模上,形成了以酱油、蚝油、酱料、火锅底料为主的几大系列百余品种多规格产品体系。年公司酱油/耗油/调味酱销量分别为.03/96.14/30.96万吨,5年CAGR分别为12.44%/17.63%/7.28%,酱油产销量更连续二十五年名列行业第一。强大的规模优势,不但大大提升了海天产品的议价能力及品牌溢价能力,也摊薄了公司产品的生产成本,为海天产品在市场上赢得了广泛的“好吃不贵”的消费认知打下基础。在调味品行业销量第一的基础上,公司有更为充足的经费来提升企业的生产、管理水平,从而进一步形成了公司的资源优势、技术优势、管理优势等,人均效能和产品质量最终得以提升,形成正向循环。而在传统的制造行业,这种优势积累到一定程度短时间内难以被打坡。
2.1.2对上游议价能力较强
海天预付款项/应付款项比例仅1.01%,明显低于千禾和加加,说明海天对上游占款较高,有利于降低自身的营运成本,同时也反应了公司对上游较强势,能够推测公司采购原材料的过程中议价能力较强。另外,公司的前五大供应商占年度采购金额的比例也较友商更低,对单个供应商的依赖性较弱,在议价的过程中也处于更加优势地位。
2.1.3公司人均生产效率较高
年公司人均生产量(酱油、耗油、调味酱)为0.14万吨/人,是可比公司的2.8-5倍;人均调味品产值.16万元/人,是可比公司的3-5倍。明显高于行业平均水平的人均产出一方面证明了生产管理体系和设备的先进性,较高的生产效率,另一方面也降低了单位产品的生产成本,同时还能够给予员工高于行业平均水平的薪资待遇和较好的薪酬激励*策,有利于公司招纳人才、推动员工积极性和降低员工的流动性,从而有利于提升公司整体的管理效率。由于产销量高且用工低,公司单位酱油人工工资仅57.13元/吨,大约是千禾的一半。
2.1.4公司人员工资待遇较高,人员学历结构更优
虽然公司生产成本中每吨产品人工工资低,但由于人均产值高,实际上公司员工工资在业内属于较高水平。公司生产人员、销售人员、研发人员工资均在可比公司中属于最高水平,仅行*人员工资属于中等水平。其中,公司重视研发和销售。以研发为例,公司研发和销售人员工资明显高于其他员工,研发人员数量占公司总人数的8.97%,研发人员平均年薪22.9万元/年,研发人员占比和工资水平明显高于中炬和加加。较高的工资吸引了更多高学历的员工,公司研发人员本科及以上学历占比90%,也明显高于可比公司。除此之外,我们能够注意到公司十分注重销售,销售人员平均年薪达31.76万元,明显高于其他岗位员工,也明显高于可比公司。公司产品是流通产品,销量较高,容易推广,公司能够给予销售人员较好的激励*策,而合适的激励*策是销售人员最好的动力,能够帮助公司吸引到优秀人才,从而形成良性循环。
2.1.5研发投入高,但费率适中
产品的创新、质量的提高,以及生产效率的提升均离不开研发。公司对研发投入明显高于行业平均水平,单个研发人员能够获得更高的研发经费。虽然海天研发成果丰硕,但由于规模效应,公司研发费用率适中。
2.1.6费用率明显低于行业平均水平,盈利水平优势进一步拉大
年公司销售费用率5.43%,管理费用率仅1.58%,明显低于行业可比公司,使得公司拥有较高的净利润率。
年公司毛销差33.24%,其次是中炬(26.81%),公司比中炬的毛销差高6.43pct。公司净利润率也明显高于行业水平,维持在26.68%,仅略低于年。在行业不景气的情况下,公司毛销差和净利润率下降幅度更小,盈利水平优势进一步拉大。
2.2渠道及品牌力壁垒
2.2.1全国性品牌,家喻户晓
目前,我国酱油行业的竞争格局分为三个层次,一是全国性品牌,如海天味业、李锦记、中炬高新,二是地方性强势品牌和外企品牌,如,四川的千禾、湖南的加加、山东的欣和等,外资品牌则以龟甲万、亨氏等为代表;三是小规模工厂或家庭作坊,一般采取自产自销,产品价格低廉,主攻农村、乡镇市场。由于自古以来,调味品生产和技术壁垒不高,全国各个地区,甚至市、县都有大大小小的调味厂家,而人们的味觉记忆能够留存很长时间并影响人们对调味品品牌的选择,因此调味品的地区性特征较明显,多数厂家的产品只在当地畅销,而能够做到被全国的食客所接受的品牌寥寥无几。千禾、中炬高新、加加食品,即使规模已经相对较大,依然存在较强的地域偏好。例如,年千禾味业西部地区销售额占比接近50%,中炬高新南部占比达到42%,加加食品南部和北部地区一直难以取得突破。
海天产品受到全国各地消费者的欢迎,是其包括产品力、渠道里、品牌力等综合实力的体现。年公司网络覆盖全国31个省级行*区域,多个地级市,0多个县份市场。产品遍布全国各大连锁超市、各级批发农贸市场、城乡便利店、零售店,并出口全球80多个国家和地区。凯度消费者指数《年亚洲品牌足迹报告》发布,海天味业以6.2亿消费者触及数、79.4%的渗透率,入选中国消费者十大首选品牌榜单。公司在中国品牌力指数(C-BPI)榜单中再次斩获众多高质量荣誉,勇夺酱油、蚝油、酱料、食醋“四冠”。此外,根据胡润研究院发布的《胡润品牌榜》,海天味业品牌价值高达1亿元人民币,首次跻身最具价值中国民营品牌十强,排在第9位。年海天品牌的影响力和美誉度进一步提升,较强的品牌力和产品力使得公司产品在全国各地区都能够获得较好的销量。公司致力于生产符合大众口味的调味品,基于对大众口味的了解,公司能够更好的研发出适合广泛消费者的产品。
2.2.2经销商遍布全国,实力雄厚
公司主要采取经销商为主的销售模式,公司在和经销商的合作中充分的体现共赢,通过提升经销商的质量,来最大化覆盖市场终端。公司每年对经销商均有考核,因此年在行业不景气的情况下,公司将部分小的一级经销商重新归为二级经销商,一方面,考虑到部分经销商难以承受住行业不景气带来的压力,降低其指标;另一方面,也能减少因经销商压力过大导致的串货问题,因此年公司经销商数量增加较少,仅增长家(增幅5.38%)至家。由于公司销售体量大,为流量产品,销售海天产品不仅能够帮助经销商摊薄各项成本,中小经销商还能够通过海天去开拓新的终端市场,带动其他产品销售。因此,海天是多数调味品经销商的必备产品,愿意接受公司给予的偏低的毛利率,这也使得公司产品更容易走性价比路线,并吸引更多经销商加入,因此,比较同行业的公司,公司经销商数量占绝对优势。此外,公司在年下半,面对中小品牌在社区团购上的恶性竞争,公司加速在新零售渠道的布局和发展,加强了对社区团购、时达到家平台、各大平台电商的深度合作。
2.3技术及研发壁垒
海天拥有行业内先进的国家认可实验室,并主持和参与制定多项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先后承担国家和省市科技计划项目10多项,累计获得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授权超过项。强大的技术和自动化优势给公司创造了两项生产壁垒:
1、公司拥有更高的生产效率和更低的单位生产成本。公司拥有时速达瓶的全自动智能包装生产线10余条,单条产线只须配备4-5个操作工人。公司现代化的生产体系集结了机器人码垛、无压力输送、十万级全封闭洁净灌装、高精度检测设备全程监控等高科技配置。另外,公司的4个立体仓库从下达指令到出仓完成只需秒,并强制性做到“先进先出”,确保每箱产品的存放期最短。
制造过程中整个生产流程的优化是降低成本的关键。海天的自动化建设从年初见雏形。年,第一台海天自主研发的真空注瓶机在海天问世。同年,海天第一条酱油自动包装流水线建成并投入使用。在随后的多年间,海天持续推进工厂的自动化、信息化、智能化建设,推动核心工艺不断提升、核心技术不断创新、设备装备不断升级,目前海天的科研实力、仪器装备均已接近或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在业内形成了显著的研发优势。例如:在酱油行业中,海天是率先采用超滤技术并实现规模化产业化应用的企业。公司拥有被列入中国食品工业20大科技进步成果的超滤技术,专门用于高品质酱油灭菌澄清,保证了食品安全的同时提高了生产效率。年,公司进一步放大了集约化规模优势和精益管理优势,提高人均效能;同时,在多项技术成果上取得重大突破,并引领行业新的发展方向,该年,公司通过提升大豆等原材料利用率等降本增效的方式内部消化了大约25%-30%的原材料上涨压力,因此在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的背景下,公司酱油原材料成本仅增长10.93%。
2、自主研发打造优秀产品品质。酱油虽然看似不是高科技产品,但想要酿造出品质优秀且质量稳定的酱油并不是中小酿造厂商能够轻易做到的,高品质的酱油离不开品种优良的酱油菌种。普通厂家生产酱油用的是市面上买的菌种,而公司为了能够更高效的生产优良品质的酱油,不断的进行菌种育种和筛选,配养出来适合不同风味、香气、以及更高产酶效率的菌种并分别制成多菌种曲,从而得到风味丰富、营养成分高的酱油。例如,公司研发出了产酶更丰富的菌种,使发酵后生产出来的酱油营养更加丰富,色泽更加红壮,味道更加鲜美,原料利用率更高,生产成本更低;为了能在冬天也能更好地酿酱油,公司还研发了更适合冬天的发酵的菌种;又例如,公司精心筛选出合适的菌种,利用这些微生物发酵产生乙醇、酯类、糠醇、琥珀酸、呋喃酮等香气成分,增加了产品固有的香气并改善了酱油的口感。公司是业内极少数系统地掌握并应用现代生物工程育种技术的企业,掌握了包括诱变、筛选、细胞融合等育种方法,并形成了“酱油高鲜菌种育种技术”、“增香菌种育种技术”、“高密度菌种培养技术”等多项核心育种技术,生产出的菌种优势明显,该技术已获得发明专利。公司该项技术水平和核心技术摇摇领先同行,达到国际水平,与龟甲万在同一水平。
为了保证产品安全卫生又不失风味,公司与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合作研发酱油高效膜过滤技术,率先将膜过滤技术应用于酱油的后处理过程,常温条件下实现除菌与澄清同步完成,有效保存酱油的独特风味,获得了高澄清度的高品质酱油。该技术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获得-1中国食品工业20大科技成果进步奖。随后,公司通过技术改造,使膜过滤设备的运行效率大幅提高,运行能耗大幅降低。在研发和技术的加持下,公司的产品质量上乘。例如,海天草菇老抽烧完菜后酱香浓郁,略带金*,持久不变,而普通的老抽做出来颜色就不佳或者不持久,专业的厨师对此特别敏感。海天产品优秀的产品质量上乘且价格适中,草菇老抽、金标生抽、味极鲜这三个大单品ml单价均在10元左右,性价比较高,因此,成为超过20亿级的大单品。
2.4同业中更加具备定价权
回顾调味品行业提价历史,厂家通常提价7%左右,过低无法抵消成本上涨压力,过高渠道和终端均难以承受,容易导致销量明显下滑。由于公司是行业龙头,产销量明显超过竞争对手,产品又极具性价比,因此在酱油行业里,甚至是调味品行业里,海天不涨价,其他品牌通常也不敢涨价,这就形成了原材料价格上涨后行业都由海天带头涨价的惯例。年迫于原材料价格上涨压力,海天对酱油、蚝油、酱料等部分产品率先提价3-7%,随后各家调味品公司纷纷开启提价。海天在调味品行业中较高的定价权使公司能够根据经营和市场状况寻找到最利于自身的价格策略,且其余公司的跟随能够最大程度的降低公司涨价对销量造成的负面影响。
2.5餐饮地位难以被撼动
在调味品企业中,公司产品种类相对较齐全,价位带分布广泛,能够覆盖较多的消费群体。由于产品极具性价比且早期渠道布局较深,公司已牢牢把握住餐饮端的销售渠道,在餐饮端的地位难以被撼动,公司内部餐饮渠道占比也达到60%。与公司类似着重发展餐饮渠道的是李锦记,但李锦记走高端路线,与公司形成差异化路线,公司的主力产品更加具备性价比,覆盖的餐饮渠道更广范。我国餐饮业的发展主要由餐饮连锁化以及外卖所推动,在新冠疫情的影响下,餐饮业普遍受到较大压力,提升运营效率是寻求生存和发展的重要途径,在此过程中部分企业可能更重视调味品的普适性和性价比,也更倾向于一站式购买。由于海天产品质量上乘且吨价更低,更具性价比,颇受餐饮客户青睐。近些年来公司在5个大单品(金标生抽、草菇老抽、味极鲜、蚝油、*豆酱)的基础上不断尝试新品,使得公司产品矩阵相对竞争对手更加齐全,方便餐饮客户一站式购买,进一步增加了客户对公司的黏性。海天酱油在餐饮业的大规模商用还得益于公司对厨师学校的宣传。例如,新东方的厨师在上学的时候用的都是海天,对公司产品使用方法和特性更加熟悉,因此未来做菜也更倾向于用公司的产品,且使用后不易切换。同样的,餐饮店的口味对C端消费者也起到教化的作用,在这种潜移默化的作用下,公司产品对消费者的吸引力和黏性同时得到提升。
(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我们的任何投资建议。如需使用相关信息,请参阅报告原文。)
精选报告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