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宝辣椒:又香又脆有点甜
文
排骨
兴安、全州、灌阳一带常用这样的谜语考小孩:“一蔸树,矮又矮,上面挂起红崽崽。”聪明的孩子会很快回答:“海椒!”
海椒是当地人对辣椒的别称。“兴全灌”一带的辣椒,以全州为代表。全州的辣椒又以该县白宝乡出产的辣椒最有名。
1.白宝八成旱地种辣椒
据有关研究,辣椒原产于美洲,别名番椒、海椒、秦椒、地胡椒、辣茄等,最早由印第安人种植,后由哥伦布从美洲把它带回欧洲。年,辣椒传入西班牙。明代后期,辣椒由荷兰传入台湾再进入大陆。关于中国辣椒的来源,另有一说是由日本经朝鲜传入中国。中国远古所指的五味——甜酸苦辣咸里的辣,说的是花椒的味觉,而不是辣椒之味。
在我国文献中,“辣椒”这个名词最早出现于康熙十年《山阴县志》中的记载:“辣茄,红色,状如菱,可以代椒。”年,清初药学家赵学敏编著《本草纲目拾遗》,对辣椒的食用价值作了肯定,称辣椒“性辛苦大热,温中下气,散寒除湿,去痰消食,杀虫解*,治呕逆,疗噎嗝,止泻痢,祛脚气”。
有意思的是,我国最嗜辣的几个地区——赣、湘、川、黔、云、桂关于辣椒的记载,可能晚于江南。康熙二十三年(年),湖南《宝庆府志》和《邵阳县志》中出现了“海椒”这个名词,是目前所见国内最早将“番椒”称为“海椒”的记载。“海椒”的称呼表明,湖南的辣椒可能来自海边的浙江,明代从浙江杭州沿运河到长江,转经湘江进入湖南。
据清代末年《清稗类钞》记载,“滇、黔、湘、蜀人嗜辛辣品”,湘鄂人“无椒芥不下箸也,汤则多有之”。说明清代末年湖南、湖北人食辣已经成性,连汤都要放辣椒了。
全州、兴安、灌阳三县虽然早有辣椒种植历史,特别是全州,辣椒目前已成为该县农业经济产业之一,但在县志中只有片言只语,没有提到历史渊源。不过,可以肯定的是,明洪武二十七年以前,全州属于湖南管辖,全州种植辣椒在当时受到了湖南人的影响。现在,全州辣椒主产区——白宝乡,与湖南肩挨肩,过了白宝就是湖南境内。
据全州县农业局统计,年,全县辣椒种植面积4.2万亩,其中白宝乡的辣椒种植面积超过亩——这个数字不简单,因为整个白宝乡的旱地总面积为亩,这意味着白宝乡有八成的旱地是种植辣椒的。白宝辣椒的特点是皮厚、质脆、辣、耐腌、带甜味。目前,白宝乡已成为桂林市主要的辣椒生产基地,有“红辣椒之乡”的赞誉。
2.过瘾的辣椒吃法
“辣椒不补,两头受苦”,全州有关史料记载了这句谚语,但谚语并未说完,后面有一句不太好听的:“上辣嘴巴,下辣屁股。”
吃多了全州辣椒,连屁股都要“受苦”,可见全州辣椒的辣。
然而,全州人辣不怕,饮食生活离不开辣椒。煮一锅鸡汤,要放青椒;炒一个白菜,要撒辣椒粉;吃一碗红油米粉,那红油是辣椒熬出来的。
单单这么吃,不算好汉。在全州,乡里人田间地头忙活回来,弄一盘菜,烧一樽酒,碗筷早已握在手中,正要开饭,却两眼一扫,立刻放下碗筷,起身直奔卧室,从坛子里挖出一大碗红艳艳的酸辣椒来,摆在热酒旁边,然后一口热酒一口酸辣椒……离开全州有一段时间的人回到家,常常就要这么来一次过瘾的。
如此吃辣椒的人就算好汉?未必。看看白宝人是怎么吃辣椒的:柴火烧热铁锅,刷一把猪油,油不响时,倒入适量盐和豆豉,炒香,倾入好多好多的辣椒粉,放一点蒜,翻炒几下——这就是下饭的“辣椒盐巴”了。要是家里人多,一小锅“辣椒盐巴”不够吃,也有办法:将辣椒粉找来,直接倒入盛好米饭的碗里,拌几下,饭成了红饭。如此送饭是有点“苦待”自己,要想用此吃法善待自己,办法是有的,只不过人要辛苦一点:将辣椒与炒熟的花生米混在一起,用磨子磨碎,或用舂具舂碎,不等花生辣椒酱出炉,那个味道早已在空气中飘香,用这种花生辣椒酱拌饭吃,几大碗的饭都不够!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全州很多寄读的学生每周回家,常常带一瓶花生辣椒酱或剁剁酱(将红辣椒剁碎,配以姜、酒、豆豉等料,腌制一段时间即食)到学校去开胃。如果一个宿舍只有这么几瓶,那很快就要被吃光;如果一个宿舍只有这么一瓶,就要当心——别被人偷了去!
全州小孩子吃辣椒胆子更大:辣椒还是青色的时候,就取一个大辣椒,挖掉柄头,往辣椒里面装满井水,插一根空心麦秆当吸管,每吸一口,嘴巴辣得灼热灼热的,眯了眼睛大叫过瘾。一个大辣椒不够,再吃一个。吃了一个又一个。闹到肚子疼的时候,灌一大口水,爬到床上躺着。一觉起来,发现枕巾是湿的,抹一下眼睛,眼眶也是湿的--唉,都怪辣椒不给情面,爱它它却害人!
全州石塘镇人吃辣椒有这么一件趣事:上世纪80年代,生活过得好一点的村民每天有肉吃,常常清早起来就在砧板上剁肉砍骨头,发出乒乒乓乓的声响。隔壁的困难村民心理很不平衡,也在砧板上用菜刀剁得响,吃饭时大声劝人吃菜(当地人把吃肉称为菜)。结果,生活同样困难的村民不服气,要到这户人家里探个究竟,不看不知道,看了失声笑:刚才在砧板上剁的是辣椒,劝人吃的是萝卜菜。现在,石塘人把辣椒当主菜的现象少了,每天吃上一顿肉也容易了。
3.发烧过后的辣椒不经腌
说了辣椒的吃法,下面主要介绍一下主流产品--酸辣椒的做法。全国很多地方都做酸辣椒,因品种不同、工艺不同,口味也就不同,有的偏甜,有的偏脆,有的偏辣。脆中带甜,甜中带辣,是全州白宝酸辣椒的特色。
选中秋之后的红辣椒或乌红的辣椒,去柄,洗净,与粗盐按5∶1的比例装入坛子(粗盐后放也可),加生水或玉米水,刚好浸淹辣椒,在辣椒上方盖一层塑料(旧时用竹编或干净的草),目的是压住辣椒,不让其浮头。盖好盖子,一个月后可食。有爱好者,还往坛子里添加紫苏增味。
腌制酸辣椒一定要粗盐。否则,用了细盐,就有两个坏处:一是坛子里的水容易起白头,即有白色物质浮于醋水面上或粘在酸辣椒身上;二是经不得腌,常常不出一年就空头,即辣椒柄头溶烂,整个辣椒瘪陷。
常有人问全州白宝民间酸辣椒腌得好,保存两年依然光鲜硬脆,而专门拿来卖的一些酸辣椒常常不得色香味,瘪得快,为何?一个关键诀窍在于辣椒没有选好。
专门拿来卖的酸辣椒有相当一部分红辣椒原料,来自市场上的经销商。经销商收购红辣椒后,总会有一段时间储存,这就要了红辣椒的命——伸一只手进去,里面是热的。用经过发烧的红辣椒腌制酸辣椒,很容易空头。农民把刚摘回来的红辣椒立刻处理入坛,这样腌出来的酸辣椒自然好。
住在城镇的全州人,家里一般有橱柜,腌制酸辣椒的坛子也就放在橱柜的下面。村里人就不同了,不管过去还是现在,还是习惯把坛子放在卧室,尤其是主卧室,甚至床边、床下。原因大概是全州人太爱酸辣椒,把酸辣椒放在自己睡觉的地方更安全。
4.卖辣椒故事的启示
全州辣椒以白宝辣椒为代表,个小甜脆,每年到了红辣椒上市季节,许多地方的白宝辣椒就出现了。这一方面让白宝人高兴——白宝辣椒是好样的;另一方面让白宝人担忧--近年来的价格受了很大冲击。
几年前,白宝辣椒总是要以高于别地出产辣椒的单价,在市场上左右逢源,最高价格卖过每公斤5.6元。然而年以来,这一状况有了改变,产量大增的全州辣椒出来以后,白宝辣椒跟着卖不起价,每公斤低至一元多。与年平均每公斤4元左右的价格相比,身价大跌。究其原因,全州辣椒还没有做好推广。当地辣椒深加工对当地辣椒的消
化量太小。
白宝乡早在年1月就拿出了全州县白宝乡红辣椒加工厂的可行性研究报告,然而6年后,白宝乡*府向笔者提供的还是这份纸上谈兵的报告。乡*府的主管领导说,招不到商,找不到婆家,红娘只得干着急!
破解辣椒困局需要脑子活络、变通快才行。为抛砖引玉,不妨听听网上流传的一个卖辣椒的故事:卖辣椒的人面对顾客这样的问题:你这辣椒辣吗?对此,卖者一时不好回答,如果说辣,对方也许是个怕辣的;如果说不辣,也许对方是个吃辣的。
有个女摊主很聪明,碰到这个问题时,她对买主说:颜色深的辣,颜色浅的不辣!买主信以为真,挑好后满意地走了。
又来一个买主问辣椒辣不辣。女摊主回答道:长的辣,短的不辣!买主依照她说的,挑了许多买走。
看着剩下的都是深颜色的短辣椒,大家以为女摊主没辙了。可是,女摊主对新来的一个买主说:硬皮的辣,软皮的不辣!
旁边卖辣椒的人一听,暗暗佩服。可不是吗,被太阳晒了半天,确实有很多辣椒因失去水分而变得软绵绵的了。用了各种不同的方法,女摊主赶在别人之前把辣椒卖完了。
编辑
夏岩
END
排骨,广西全州县石塘人,70后,报社记者。人在南宁,心在云端。第一份工作是生产汽车配件。改行后主要写、偶尔画,喜欢读些闲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