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是一位很“敢”的妈妈呢!
红极一时的女子天团S·H·E里,最像假小子的Ella陈嘉桦,竟然是三人里第一个当上妈妈的,而且,在过第三个母亲节的时候,又上了微博热搜。
提前划重点:产后漏尿、膀胱脱垂、尿道悬吊……
原本只是一位妈妈的牢骚,没想到,迅速引起网友大讨论,并且有愈演愈烈的趋势。
先是不少同样深陷“产后一身毛病”的妈妈被炸出来了:
而后,又有不少网友发声:
果不其然,一堆未婚小姑娘瑟瑟发抖,举手表示:
随后,“生娃后之身体怪现状”的争论愈演愈烈,又有人站出来了:
讲真,每次看到“女人生孩子不就那回事吗”这样的话,都气不打一处来。
是咱们女人事多吗?
不,据统计,31%的女性在产后六个月出现尿失禁;甚至在某些人群中,高达85%的孕妇从孕晚期就受到痔疮的影响。
就说Ella这次自曝的漏尿吧,身边绝大多数妈妈都经历过。而且说起“产后身体后遗症”,还远不止这些呢。
脱发、下垂、松弛、痔疮、耻骨联合分离、腹直肌分离……哪一个不是对凡胎肉身的暴击?
女人因为生育承受的种种痛苦被看见,这是时代的进步,是好事。
“后遗症”这么多,所以就有人简单粗暴地推导出:
小仙女不生娃就好了啊!
这就没意思了,因为凭借现代医疗技术手段,以上“纸老虎”都是暂!时!的!甚至不治自愈。
内脏脱垂
子宫脱垂、膀胱脱垂,是经历怀孕生娃的过程后,盆底组织的支持力量变弱导致的。
要是宝妈还有慢性咳嗽、长期便秘、肥胖等情况,那就雪上加霜了——腹腔压力会更大,把脱垂的器官一再往下压。
不过,好在大部分盆腔器官脱垂治疗起来并不难。症状轻微的,通过盆底肌锻炼就可以恢复啦。
Tips:
盆底肌锻炼:《盆腔器官脱垂的中国诊疗指南()》中指出:Kegel运动必须要使盆底肌达到相当的训练量才可能有效。
可参照如下方法实施:持续收缩盆底肌不少于3s,松弛休息2~6s,连续15~30min,每天3次;或每天做~次。持续8周以上或更长。
如果有较严重的子宫脱垂,医生可能会给患者放置子宫托,或者像Ella这样做悬吊手术,可以起到比较好的治疗效果。
最好的办法就是预防——充分休息+尽早锻炼:
顺产妈妈在生娃的几天后就可以开始运动,剖宫产妈妈需要遵医嘱。(有些医生会建议在产后6周内不要做剧烈运动,比如卷腹、仰卧起坐、游泳等)
注意,新手妈妈一定要避免重体力劳动,最好能有人帮忙一起带娃哦!
产后漏尿
跟子宫脱垂一样,漏尿也是盆底损伤的一种表现。
护垫成了妈妈包里必备的物品,不然稍微咳嗽、打喷嚏、跳跃、提重物等,内裤都会湿掉。
好消息是,这种“压力性尿失禁”只是暂时的。等大概2~6个月后,你的膀胱和盆骨器官就会慢慢调整回原来的位置,再配合上文提到的盆底肌锻炼(即凯格尔运动),大部分妈妈的漏尿情况都会消失。
现在,医院在产后42天检查时都会提供盆底肌测试,医生会根据损伤程度,从轻到重给出自己锻炼、电刺激、生物反馈等治疗方案,有需要医院咨询医生哦。
友情提示:由于每个妈妈的身体素质不同,见效时间也有长有短哦。
痔疮
辣妈谢依霖,就曾在个人社交平台上感叹自己“痔疮就炸了”。嘶——坐立难安,上厕所不敢使劲,便便时经常擦出血……这种痛,得了产后痔疮的老妈子们都能懂。
很多人是从孕期便秘开始,就有痔疮了。再加上生娃时过于用力导致脱肛、产后运动量变少、食物太精细,都有可能会诱发痔疮。
别慌,一般来说,因为分娩而产生的小痔疮会随着时间慢慢消失,麻麻们只需在生活中多注意即可。但是如果出现长期疼痛且带有出血的情况,就需要就医查看了哦。
糕妈最后还想唠叨几句。
今天这事,从一个明星微博晒照,到上升成“生育自由”的讨论,糕妈认为:过犹不及。
诚然,生娃、带娃充满艰辛——就像人生中绝大部分的事情一样,年轻姑娘如果只看涨奶时“双乳如石”的描述,肯定会被吓退,但是不经历“双乳如石”,你也根本无法体会哺乳这件事的玄妙:
和一个生命联结,身体的温度相连、心跳的频率相通,为了这种温柔感受,很多妈妈在断奶后甚至要经历强烈的失落。
生育自由的基础是知识完备、信息透明;深入了解之后的自我选择,那才叫自由;在网上道听途说,那叫生育恫吓。
糕妈永远不会给你生或不生的建议,这个人生中唯一不可逆的抉择,只能是你和另一半两个人的事情。
女性因为生育而面临的一些生理问题,不需要被美化成伟大、为母则刚,也不需要被妖魔化成漏屎漏尿、不能自理,这只是特殊阶段的特殊情况,了解原理、积极面对,才是正确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