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报讯(南京晨报/爱南京记者戚在兵)日前,路过南京铁心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市民发现,中心门头上多了一块牌子——医院。据了解,去年10月以来,江苏先后有26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挂上“医院”牌子。这一试点在全国还是第一次。
为解决看病难、看病贵,年,新一轮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启动,医院乃至二级医院纷纷转型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基层医疗机构回归了公益性,强化了防病能力,但与此同时,医疗能力则在弱化。
“过去,我们门诊来50个患者,40个是来开药的,真正看病的不多。外科更是门庭冷落,两个医生有时一个月都做不到一台手术,医院30张病床,最少时只住了一个患者,大量的床位空置在那。”医院院长吴胜利感慨地说。
为提升基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医疗能力,让老百姓的常见病、多发病留在家门口就诊,年,省卫健委在全国率先开展医院建设试点——让诊疗能力较强、有一定床位数、有特色专科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按相关标准申报医院,经考核合格后加挂医院的牌子。
年,全省67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申报,经审核,其中26家挂上了医院牌子。凡是增挂医院牌子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府在人才引进、财*投入、设备采购等方面都给予大力支持。
“中心”加挂一块“医院”的牌子,背后则是医疗服务能力的提升。家住定坊社区今年54岁的朱女士,正是这一变化的受益者。一个月前,她突发跟骨骨折,她没有医院就诊,而是就近在医院住院开刀。“当天就完成了手术,费用还少,住院一周总共花费1.7万元,自费元,医院便宜一半以上。”
吴胜利认为,增挂医院牌子后,能明显感觉到医疗内涵加强了,百姓也更加认可了,来医院就诊的患者明显增多。仅去年一年,该院外科就收治入院人次,能开展阑尾、疝气、胆囊切除、骨折内固定等大小20多种手术。
同样的变化发生在南京栖霞区西岗医院。该院院长高慧华告诉记者,他们目前40张住院病床使用率一直在90%左右,有时甚至一床难求,胃镜、肠镜检查以及息肉摘除,痔疮、疝气、阑尾等手术都可以开展,医院节省1/3到1/2。
据省卫健委基层卫生处主任科员汤苏川介绍,下一步,我省计划再增加50家医院建设试点单位,之后还将逐步扩大试点规模,进一步推动医院建设向纵深发展,让更多的百姓愿意选择在“家门口”看病。
加了块牌子带来了质变
记者观察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多了一块牌子后,究竟带来了哪些变化?记者进行了采访,
开药的少了,看病的多了
看病便宜,患者回来了
铁心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是年转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吴胜利院长回忆说,那个时候,50个来就诊的患者有30个是来开药的,还有一部分是来转诊的。变成医院后,患者信任度明显增加,如今50个患者中至少有40个是真的来看病的。
除了门诊患者回来了,手术的患者也多了。吴胜利介绍,以前老院区有30张床位,但住院患者很少,最少的时候整个病区只有1个患者。如今,病床增加了20张,达到了50张,几乎都住满了。
据该院骨科中心副主任医师蒋永胜介绍,医院现在能开展二级手术以及部分三级手术。以上周刚做的跟骨骨折手术为例,总费用元左右,自费多元,同样医院,手术总费用要翻番,自费也得在-元之间。
南京市栖霞区西岗医院院长高慧华告诉记者,他们目前40张住院病床使用率一直在90%左右,胃镜、肠镜检查以及息肉摘除,痔疮、疝气、阑尾等手术都可以开展,医院节省1/3到1/2。
患者多了,收入高了
医院的医护回来了
“大病看不了、小病也看不好、设备用药不齐全,就是简简单单开药。”曾经不少居民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印象是这样的。
高慧华说,因为中心能力弱、项目少、收入低,医务人员没有什么职业信心,甚至有些自卑,人员也逐年流失。面临着“招人难,留人也难”的尴尬局面。随着强基层*策的发力,中心每年招聘引进人才10名左右,所有医务人员轮流进修学习;年中心有两名医师入选优秀全科医生参加澳大利亚和我国台湾培训团。近年来也有10多名二、医院的医生、护士回流到西岗医院。
“增挂医院牌子后,能明显感觉到医疗内涵加强了,医生也更有干劲了。”吴胜利说,以前大量的年轻医生,需要忙于建档等事务性工作,业务水平因为长期不接触患者而下降,个人的发展也受到影响。随着对医疗的重视,患者多了,骨干医生的年收入超过了20万。
江苏将再增加50家医院
在南京市基层卫生协会副会长孙祥华眼里,从“中心”升级为“医院”,变化的不只是名字,而是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重新定位,实质是医疗服务能力的提升。
据了解,江苏省开展医院建设试点以来,调动了各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积极性,试点单位纷纷增设康复医学科,诊疗病种、范围和项目普遍超过了种。下一步,我省计划再增加50家医院建设试点单位,之后还将逐步扩大试点规模,进一步推动医院建设向纵深发展。
南京晨报/爱南京记者戚在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