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扩散今年近八成新基金规模下降
谁是缩水大王?
据统计,截至二季度末,今年新成立的基金共有49只,除去一只封转开基金外,其余48只基金募集成立时总规模为1021.52亿份;另据基金三季报统计,这48只基金三季度末规模合计仅剩874.51亿份,平均每只基金据其成立时规模缩水约3亿份。对比这批新基金成立时募集规模与三季度末规模,发现共有44只基金的规模发生了变化,38只基金明显下降,占比接近八成;仅6只基金的规模呈现小幅增长。
按基金类型排名,缩水幅度依次是QDII、债券基金和股票基金。那么谁是今年新成立基金中的“缩水大王”呢?又是什么原因造成新基金大比例缩水?
谁是新基金中的“缩水大王”?
统计发现,在上半年成立的新基金中QDII、股票基金、债券基金各有一名代表进入“缩水排行榜”前三甲:海富通海外QDII荣登榜首,堪称“缩水状元”,从募集规模5亿份到三季报显示的1.2亿份,短短3个多月的时间里份额竟然挥发掉76%。76%的缩水比例相当于一个100公斤的彪型大汉变身为24公斤的儿童。万家灵活混合基金、益民多利债券基金,并列第二,荣称“缩水榜眼”,华宝兴业海外、银华全球分列榜单第四、五位。可见QDII是基金中的缩水大王,上半年一共成立四只QDII竟然就有三只上榜。
14只债券基金募集总规模为38.75亿份,到三季度末规模减少为32.42亿份,平均一只基金缩水0.45亿份。债市大火,9月、10月是债券基金发行热,不过这样的火爆场面并未在前三季度新发债基中出现,这14只债基除了中海债券规模没变小外,其余13只基金规模都遭遇不同程度的缩水,其中债基中的缩水大王益民多利缩水幅度达到60%。
30只股票基金募集总规模为433.74亿,到三季度末规模变为392.41亿份,平均一只基金缩水1.38亿份。股基中的缩水大王是万家灵活配置,从首募的3.5亿缩水到1.4亿,缩水幅度达到60%,接下来依次是缩水42%的东方策略和41%的长信双利。虽然股市大跌,不过股基有4只基金份额没有变化。此外,尚有5只基金不仅未随“缩水”大流,相反规模壮大了,泰信优势与富兰克林国海深化分别增长了53%、45%。
是什么造成基金的大幅缩水?
金融风暴席卷全球
美国次贷风波升级为金融风暴席卷全球,这场金融海啸影响着与市场相关的一切投资活动,A股市场和外围股市的下跌幅度令人震惊,前任美联储主席格林斯潘称这是“百年一遇的金融危机”,“缩水状元”海富通海外基金经理感叹“我们正在百年一遇的金融危机的高潮阶段”。多家国际投行大鳄的轰然倒地振动着全球资本市场,也震痛了普通投资者的心。基金市场上不少基民不堪损失惨重选择割肉出局。
业绩好遭遇赎回
据业内人士分析,业绩相对好的基金反遭赎回的情况在上一波熊市中也曾出现,现在反而是业绩比较差的基金不需要担心赎回问题。因为个人投资者在止损时,通常倾向于考虑从损失较小的那些基金开始下手,对于较大的损失,他们习惯于在反弹后抛出,希望以此减小损失。
深圳一家基金公司的市场人士指出,在2006年春夏之交,当多数基金净值恢复到投资者成本附近时,整个基金业的赎回明显放大,因此对基金公司来说,“最可怕的不是市场下跌,而是突然出现反弹。
基金销售为达标拉“友情赞助”
一年来,在大盘巨幅下跌的影响下,基金销售从门庭若市变得门可罗雀。有媒体报道为了不让新基金的募集数字太难看、完成日常销售任务,由银行、券商等机构或其手中的客户资源注入资金帮忙认购基金,这些资金在基金成立打开赎回后就会立即撤出。这种“友情赞助”的方式已成为中小型基金公司的普遍做法。以“缩水排行榜三甲”为例,益民多利5月宣告成立,海富通海外与万家灵活均是6月底公告合同生效,故这两只基金三季度初份额基本是合同生效期的份额,然后短短90多天的时间里,份额竟然缩水76%与60%,不得不让人怀疑有“友情赞助”。“现在股市如此低迷,如果新基金发行没有机构的帮忙,首发规模要上去,这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事情!”一位基金界的人士这样说。这第三个原因值得我们深思。
业内人士认为,这种做法会影响普通投资者的利益,更不利于整个基金行业的发展。德胜基金研究中心首席分析师江赛春认为,这种行为对于基金的投资的影响是最大的。因为,如果有这种资金的存在,基金在操作时需要预留出很大的现金空间,在投资时就不会有很好的资金配置。干扰了基金的投资,必然会伤害中小投资者的利益,也违背了证监会的规定。“友情赞助”这种资金的存在,说明这些基金公司本身的销售能力、投资能力都十分有限。基金公司应该从自身找原因,加强投研方面的能力,获取投资者的信任,这样才能保证基金业健康有序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