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人的口味偏好无辣不欢,对辣椒的品鉴也有自己的讲究。湖南樟树港辣椒个头小巧,味道不是很辣,但每年初上市时能卖到每斤多元,并且一椒难求,这多多少少让人费解。
近期,湖南省审议通过10个特色产业小镇名单,以生产“天价辣椒”闻名全国的岳阳市湘阴县樟树镇上榜。
官方资料显示,截至目前,樟树港辣椒种植面积约1.5万亩,年产量约1.5万吨,年全产业链产值4.7亿元。
7月下旬,樟树镇镇长辛兴向上游新闻(报料s)记者介绍,樟树港辣椒虽然名声在外,但存在公共品牌管理困难、市场混乱、产业集约化程度低、科技含量不高、人才匮乏等问题,这直接制约着当地辣椒产业的发展壮大。
▲以生产“天价辣椒”闻名的湖南岳阳市湘阴县樟树镇,入选湖南10个特色产业小镇名单。图片来源/受访者供图
左宗棠回乡种辣椒的轶事
上游新闻记者了解到,樟树港辣椒是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产品、湖南岳阳市湘阴县樟树镇的特产,在当地有多年的种植史。樟树镇也是晚清名臣左宗棠的故乡。作为千年古镇,樟树镇自尧舜禹时期就有二妃泣帝的传说,近代更有左宗棠置地种辣椒的轶事。相传左宗棠在故乡柳庄居住时,一日三餐不可缺的,就是樟树港辣椒。
资料显示,辣椒,又名番椒、海椒,原产地在美洲热带地区,始为印第安人种植。大航海时代,欧洲殖民者掠其种子,途径海上丝绸之路,将其扩散到亚洲。直到明末清初方从海路传入江浙,至清朝中叶,才慢慢进入我国内陆地区。
《湖南省地方品种志》《湘阴县志》等史书记载,辣椒是清道光年间传入湖南的。
▲湖南岳阳湘阴县樟树镇文谊新村,工作人员正在对采摘辣椒进行分拣。摄影/上游新闻记者肖鹏
“天价辣椒”价高之谜
每年三四月,正是樟树港辣椒上市的季节。头批樟树港辣椒在农户手上的售价超过元/斤,到市场终端能达到元/斤,甚至更高。
这里的辣椒为何如此走俏?
樟树镇,是南洞庭湖平原与峨形山脉交接的过渡地带,南面有一个余亩的铁炉湖,北面有一个长米、宽米的文泾港,中抱阳雀湖,其端部均与湘江相连,一江一湖两港相夹而成的小盆地,造就了适合樟树港辣椒生长的独特自然环境。
湘阴籍作家李清明在《樟树辣椒记》中写道,樟树港所在地的土壤,成土母质主要为第四纪红土红壤,富含植物生长所需的锌、硒、铁、钙、锰、硼、镁、钼、硫等微量元素。加之湘江与南洞庭湖长年的浪涌波推,淤积发酵,土地更加肥沃深厚。十分幸运的是,该地域未经任何工业污染,地表与地下水既丰沛又清纯,堪称植物生长的富壤与宝地。
▲樟树镇位于南洞庭湖平原与峨形山脉交接的过渡地带,“一江一湖两港”相夹而成的小盆地,造就了适合樟树港辣椒生长的独特自然环境。图片来源/网络地图
李清明提到,辣椒在刚进入中国时,其特征是树高叶阔,果实体长弯曲,辣味火爆。自从在樟树古镇落地扎根后,经这里特有的风雨雷电、水土阳光、气流气候影响与浸润,不但树身、叶面、果长均成半缩小,味道更是由先前的辣、麻、涩、酸,蜕变成现时的辣、软、糯、香。
据樟树镇辣椒产业协会秘书长王昌熙介绍,几百年来,樟树镇的椒农基本是自留自播,品种没有经过人为杂交。这样的好处是保留了辣椒的独特风味,但代价同样不小:品种抗逆性差,怕风怕雨,给种植增加了难度。比如,樟树港辣椒核心种植区处在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区,雨水充沛,辣椒树在采摘后留下的伤口,很容易被雨水感染,造成减产或绝收。
“樟树港辣椒卖得贵,是由来已久的。记得我小时候,樟树的辣椒卖到长沙,别的辣椒卖1分钱/斤,樟树港辣椒要卖3分/斤。”王昌熙认为,“天价辣椒”价格高,不是消费者在交“智商税”,而是有它一定的道理。
王昌熙介绍,能够卖到多元一斤的樟树港辣椒,是指每年四月下旬樟树港辣椒上市时的头茬辣椒,一斤辣椒大约颗左右,是经过严格挑选出来的,一亩辣椒地大概只能摘出符合条件的辣椒十多颗。培育头茬辣椒除需要避雨栽培外,还需要用到电阻丝保温等,成本比普通辣椒高得多。
今年7月下旬,上游新闻记者在位于樟树镇文谊新村、湘阴县镇源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基地看到,数米高、数十米长的蔬菜大棚整齐排列,内部的辣椒树生长旺盛,不但配有喷淋设备,还安装有监控生长状态的摄像头。一旁种苗基地里还安装了电阻丝,在寒冬时节可用来保温。
▲樟树镇航拍图,到处都是种植辣椒的大棚。图片来源/受访者供图
产业繁荣背后的隐忧
文谊新村是樟树港辣椒核心种植区域。年近50岁的甘海波,在广东创业积累了一定资产后,于年返乡成立了湘阴县镇源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自此,樟树镇有了首家专业种植辣椒的企业。今年初,甘海波当选为文谊新村党总支书记。
“以年为界,此前樟树港辣椒都是散户种植,种植面积达到三五亩的都是大户了。”7月下旬,甘海波回忆道,在儿时记忆里,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他的祖辈便挑着自家种的樟树港辣椒搭乘船只前往长沙销售,“那时候就能卖钱,赚到钱,樟树港辣椒特别招长沙人喜爱,村民有时用它来兑换生活口粮。”
一位长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