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湖乡是国家级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村民种植辣椒已有三十余年。由于辣椒品质参差不齐,销售渠道不畅,辣椒产业始终没有形成品牌,椒农收入并不高。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如今上湖乡的辣椒产业发生了喜人变化。一起来品尝上湖辣椒“辣”出的新味道!
眼下,高安市上湖乡最大的辣椒种植基地迎来了一年中最后的采摘季,辣椒产业园负责人王君颜正在指挥工人们对刚刚采摘下来的辣椒进行挑选包装。王君颜是村民公认的乡贤,现在是村民推选的辣椒产业园负责人。他告诉记者,当天下午6点,他要将新鲜采摘的斤辣椒准时送到南昌一家直播公司上网销售。
“我们跟对方有合作,他们对我们的辣椒实行一个托底价。”王君颜介绍说,“现在村民们抱团发展,高安辣椒抗灾能力更强了。”
在此之前,上湖乡的村民分散种植,采用传统的简易小拱棚种植辣椒,规模小、技术落后、抗灾能力弱。年初,一场持续性的低温降雨天气,造成上湖乡近千亩辣椒秧苗死亡,让种植辣椒为生的村民一无所获。“当时辣椒苗全部死光,村民们基本上都只能选择出去务工。”三湖村村民贾月明回忆起当时的情景说。
为了让上湖辣椒种植在乡村振兴中成为兴村富民的现代产业,上湖乡谋划改小棚为大棚,统一流转土地,采取规模化经营模式,让村民不再单打独斗,看天吃饭。刚开始,小棚改大棚的道路一波三折,不少种植大户有顾虑,担心这是政府的面子工程。
“今天搭好了棚,明天就烂了,谁能保证来修呢?”
“盖这个大棚,要投入不少钱,资金从哪里来?”
……
村民们顾虑重重。
找准痛点、瞄准方向,方能精准发力。为了解决资金问题,年,高安市决定率全省之先成立村投公司。年9月,我市在上湖乡试点,采取村民土地入股,村投公司注资,流转土地亩,投资5.6亿元,合作建设富硒辣椒产业园。针对村民的怀疑态度,乡里和村里还多次组织村民开大会做思想工作,逐渐打消了村民的顾虑。
“我是一名党员,我第一个拆棚,因为拆掉了,他们才能按照规划来。”赤星村辣椒种植大户张清波亮明自己的态度。
“过去棚小,不方便劳作,特别遇上下雨天,摘辣椒更是不方便。”越来越多的村民认识到建产业园的好处,规模化、标准化种植越来越成为了大家的共识。
大棚的问题解决了,上湖乡又将目标对准了辣椒苗,他们建立了育秧大棚,统一了高安辣椒的秧苗供应,不仅省去了农户育苗的时间,还保证了秧苗的质量。如今,亩蔬菜大棚在今年3月完成改造后,每亩产量从之前的斤增长到现在的斤。
生产供应没问题了,如何打开销路成为村民头疼的难题。为了打开销路,上湖乡引导村民打造电商平台,举办村播培训,培育本土主播。目前,全乡有本土电商企业3家,与大平台合作的经纪公司2家,通过集中采购,辣椒收购价格比以往每斤提高了一块多。
付俊是上湖乡人,大学毕业后一直在外创业,去年年底主动回乡,投入资金50万元成立自己的贸易公司,担任起上湖乡贸易公司负责人,专门销售高安辣椒等农产品。他告诉记者:“我们通过网上接单,然后以3.5元每斤的价格从辣椒农手中收购辣椒,经过挑选打包,通过统一的物流专线送走,每天销售辣椒1.2万斤,销售额大约是5万元。”
赤星村村民朱美英一边忙着采摘,一边高兴地说:“以前辣椒的价格可没有这么好,现在我们不愁销路,价钱还有保障。”
有了好的销路和平台,自然吸引了不少年轻人回乡搞直播经营。一年前,在外打工的晶晶为了照顾家庭,回家当起了家庭主妇;一年后,通过直播电商培训,每天网上直播三小时卖辣椒,每月收入元。
“有了这些销售平台,老百姓肯定是收益最多的。”“政府做得好,我们老百姓心里也很高兴。”一张张淳朴的笑脸,流露的是辣椒丰产丰收的喜悦,一句句发自肺腑的走心话,表达的是村民对惠民政策的感恩!
土地流金淌银不再是梦!在政府和村民的共同努力下,从生产销售到物流并带动就业,上湖辣椒逐渐形成了一条完整的产业链。今年上湖乡全年辣椒产量达6万吨,产值约2.32亿元,种植户每亩每年平均增收元,上湖辣椒种植成为了当地名副其实的富民产业,上湖乡也逐渐走出了自己的乡村振兴之路。
视频来源:宜春电视台
原标题:《上湖辣椒,“辣”出新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