痔疮病论坛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吴孟达因肝癌去世,享年68岁癌症来临前
TUhjnbcbe - 2021/5/15 16:21:00
白癜风的发病原因 https://m-mip.39.net/news/mipso_5927655.html

作曲家刘炽的宝应乐缘

赵征溶

年,中央文化部下放干部来宝应劳动锻炼,在南下的火车上他们创作了歌曲《新农民才来到》,于是歌声响起,随着奔驰的列车飞过了*河、长江,飞进了宝应的大地。曲作者就是著名的作曲家刘炽,由此便有了他和宝应的音乐结缘。

这首歌在欢迎中央文化部下放干部的晚会上演唱了,那么热情奔放,那么怡然亲和,很快传遍了城乡。后来发表在4月23日的《人民日报》上,也就是他来宝应创作的第一首歌。

为县里春节开三干会演出歌剧《白毛女》选场,中央实验歌剧院的下放干部在县工人俱乐部排练,刘炽在乐队里吹笛子。我自幼就爱弄笛,他的悠扬的笛音吸引了我,后经俱乐部的许万伯介绍,我拜刘炽为师,师生缘便成了特别的乐缘。

我的同学陆展、梁兆麒先我入门。恰逢县中小学教师在我们县中集中反右,学校停了课,刘炽老师又住院开痔疮,我们与刘老师朝夕相处。他在病床上给我们讲课、批改作业。后来他能下床了,医院的草坪上給我们讲欧洲的音乐史。后来他回下放的老鸦庄,我们周末下课跑五六里路前往,就在田头或小河边,他给我们讲课或批改作业。正如《宝应县志》所说,他在苏北平原播下了音乐的种子。

其时,大跃进运动正在兴起,中央文化部下放干部的领导、文化部部长助理*洛峰写了首歌词《跃进跃进再跃进》,刘炽谱了曲。他还指挥宝应县中学的合唱队演唱这首歌,并由县广播站录音播放,而响彻四方。后来此曲发表在6月19日的《人民日报》。

刘炽自己说,他是喝民间音乐的奶水长大的,并也有着对宝应民间音乐的喜好。一次去城南剧场看宝应淮剧团演出,中间有一段姑嫂对唱,他说完全可以拍电影。跟剧团颜团长交流,他直夸戏演得好,唱得好。大跃进民歌兴起成了运动,他为宝应的民歌秧号子记谱,收录在年宝应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宝应民歌选》里。下放干部杜士俊、王春元和刘炽共同写作了歌词《人寿年丰乐无疆》,他就用我们这一带的民歌《八段锦》编曲。《八段锦》经过他改编,既保持曲子原来优美抒情的特点,又加了衬腔的乐句,曲调上行,而呈现出昂扬的时代风貌。乐曲加二声部,丰富了音乐的表现力。

8月,为准备扬州专区开四级干部大会的演出,王金陵和王春元以大跃进积肥群众运动中所搞的什锦汤(将杂草、渣肥、千脚泥等投入粪塘沤制的肥料)为素材,编写了歌舞表演剧《大揪什锦汤》,刘炽作曲。其中有老人、青年、儿童及群众唱的歌曲约10首,人物曲调个性化,明快爽朗,一派水乡情韵。在扬州演出,以其优美的旋律和所呈现的大跃进热腾腾的气象,激起了观众阵阵掌声,并由扬州广播电台录音。后来《大揪什锦汤》由音乐出版社出版。

扬州专区在宝应办了文化干校,培养文艺骨干,校长为杨金吾。文化干校的音乐教员向刘炽求教问艺,刘炽给他们讲了歌剧《白毛女》的音乐创作,我和陆展也一边旁听。刘炽介绍了剧中人物唱的曲子所用民歌的来龙去脉,特别强调音乐是人民创造的,作曲家的任务就是给民族、民间音乐再加工,大家受益匪浅。

秋末冬初,中央文化部下放干部奉命回京。临行前,怀着对宝应人民的深情,刘炽创作了《告别大合唱》(王金陵词)。刘炽作曲以快著称,而其中一首《千里运河水流长》却让他乐思滞塞,于是他上渡船去了大运河西,又乘船逆水而上,到了淮安又顺流而下,一路饱览运河风光,而从生活的体验中获得了创作的灵感。回到宝应干部招待所,即一气呵成,以其深情壮美的旋律谱就了男声独唱的《千里运河水流长》——这首大运河的颂歌,这首属于宝应人民的歌!告别的晚会上,中央实验歌剧院男高音演员谈雅涛,以其金属般的嗓音演唱了这首歌,震动了全场,并由此传遍城乡。后来此曲发表于年2月《中国青年》杂志,又与《告别大合唱》中另一首《在这里,我栽下第一棵秧》一同收入《刘炽抒情歌曲集》(云南人民出版社出版)。改革开放后,《千里运河水流长》录制了音乐盒带。

刘炽老师回京了,而与我们学生保持着密切的联系。他出版的书籍随时寄赠给我们,我们作曲的习作一样地给我们批改。他对宝应深情未了,乐缘未尽。

文革音信断,改革开放后几经追寻,年10月我和梁兆麒接受邀请赴京,出席刘炽创作50周年音乐会,我们师生才有了别后30年的见面。音乐会的节目丰富多彩,动人心魄,我们再次接受老师的音乐教育,续上了刘炽老师与宝应的乐缘。

由此,次年,年5月,刘炽老师应宝应县人民*府的邀请,重返第二故乡,受到了宝应人民热情的接待。华占全副县长会见了他,重提《千里运河水流长》这首歌,刘炽老师说:“写歌的时候宝应并没有那么好,那是一种理想,但现在都实现了。艺术家应该是理想主义者。”也说到了给我的词作谱写的《藕乡情歌》,“算是给宝应人民微薄的见面礼吧!”充满了对宝应的深情。最是去了沿河老鸦庄,见到了当年关怀、帮助他的老社长王肈堂和乡亲戴二奶奶他们,彼此激动地叙说着当年旧事,像一拍拍乐曲,共鸣起无限的亲缘。

宝应文化界还为刘炽举行了欢迎音乐会,刘炽老师的《祖国颂》、《我的祖国》、《千里运河水流长》等歌曲的旋律响起在剧场,而飞向人们的心田。这是宝应人民对与宝应乐缘深深的作曲家表达的最崇高的敬意,刘炽老师感动不已,他要还赠宝应人民以乐歌。

作为对宝应人民的回馈,刘炽在教工食堂为宝应的音乐爱好者举行了题为《祖国万岁》的音乐讲座。刘炽先讲了他“童工——红*——作曲家”传奇的艺术人生,所走的冼星海老师指引的中国新音乐的道路。第二部分是“我和民族音乐”,强调民族音乐是作曲家创作的根基,特别举例介绍了自己“记录、整理、挖掘、发展”对待民族音乐方法。第三部分是具体分析《祖国三部曲》等经典作品。刘炽讲话口语化,亲切生动。又很幽默,妙趣横生。并随讲解的内容亲自示范演唱或播放具体的音乐,气氛热烈,很受听众的欢迎。对音乐爱好者而言,则是最直观、最生动的音乐课堂,营养了他们的音乐细胞,提高了他们的音乐素养。

回北京后,他为宝应电视台、宝应广播电台创作《开始曲》。电视台用的是宝应民歌《锣鼓车》作素材创作,广播电台用的是民歌《拔根芦柴花》作素材创作。请中央乐团演奏和录音棚诸事,都是他亲自联系。录音当晚,刘炽亲临现场,很受乐团同志的尊重,成了编外的“艺术总监”。乐团演奏的很认真,一拍拍旋律激荡人心。最是电视台那首《开始曲》,原来宝应民歌《锣鼓车》经他一发展美化,成了大气浑茫的、一派水韵的管弦乐。我、电视台的同志和同去的几个北京的老乡完全沉浸在那水乡流韵的艺术情境里,钦佩年已七旬的刘炽非凡的艺术创造力。乐团的演奏家也赞叹不已,指挥竖起了大拇指,“不愧是大师的作品!”

乐缘悠悠融入了我们的师生情,刘炽老师还为我的词作谱曲。为庆祝年教师节,《芳草绿遍了天涯》发表在《歌曲》杂志;《里下河儿女爱家乡》,一曲为宝应写的歌,唱到了扬州;我为曹甸小学写的校歌,他也不厌其烦给我修改。他的音乐根系一直延伸在宝应,我便接受他给我布置别一份作业,为他写作传记,而保持着密切的联系,继续着他与宝应的乐缘。

年2月底,应中央电视台心连心艺术团之请,他参加纪念周恩来诞辰周年活动来淮安。我携打印好的书稿去见他,他答应等他新分的房子装修好,约我去北京一起修改书稿。可天不从人愿,是年10月23日,刘炽老师不幸逝世,我赴京吊唁。千里运河水流长,《宝应日报》还发表文章,悼念刘炽这位与宝应乐缘深深的著名作曲家。

人去情未了。年10月刘炽的传记《让我们荡起双桨——追寻刘炽和他旋律》由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而奉献给他的在天之灵。恰如他活在他的旋律一样,则是他与宝应永不泯灭的乐缘!

编辑

韩菲菲审核

杜强扫码

1
查看完整版本: 吴孟达因肝癌去世,享年68岁癌症来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