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一些不负责任的医生,用两三分钟来看病,医嘱交代不清楚,对病人的求问爱答不理,总是一副“跟你说了你也不懂”的态度。然而,正是这些不负责任的医生,偶尔说的一两句话,却把病人害惨了!
第一句话
注意清淡饮食
很多人去看病,医生都会交代:清淡饮食。但是,医生却不会详细解释,清淡饮食怎么吃,很多人就会误解为不吃肉只吃素,炒菜不放油盐!
“在医院里,我们通常会要求一些患者清淡饮食,但这并不意味着完全不能吃肉、不用油。”首都医科医院营养师宋新指出,极端的清淡饮食不利于营养均衡,会导致体质下降,让人更容易被疾病侵袭。
比如,如果拒绝吃肉,鸡蛋和豆制品摄入不足,会造成蛋白质缺乏,引起免疫力下降,皮肤弹性也会变差;如果油脂摄入不足,尤其是必需脂肪酸缺乏,可引起脂溶性维生素A、D、E缺乏,出现干眼症、骨质疏松等。
清淡饮食是少油盐,不是说每天清水煮菜叶最健康,必要的脂肪和无机盐也是人体必要的营养素。肝胆外科就有出院时嘱咐清淡饮食,结果半个月没吃盐,低钠血症吐的不行送回来的。
清淡饮食的具体方式因人而异,宋新给出了一份“清淡方案”:
吃肉多瘦少肥。《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建议,每天摄入畜禽肉40至75克。猪牛羊等红肉含有丰富的优质蛋白质,其瘦肉能补铁,适合有贫血问题的人食用。
用油少量多种。清淡饮食要少油,更要保证种类多样。花生油、精炼橄榄油、葵花籽油、大豆油等最好经常换着吃,而且每日烹调用油以25至30克为宜。
吃豆配合吃蛋。清淡饮食的人大多会减少肉类蛋白质的摄入,此时就需要重视植物蛋白质的摄入,特别是大豆及其制品的摄入,可每天吃克豆腐或克豆制品。此外,还要搭配1个鸡蛋、1杯牛奶。
主食粗细搭配。从广义上讲,清淡饮食还包括少吃精加工和含糖高的食品。糖尿病患者及肥胖人群应多吃些富含膳食纤维、血糖生成指数低的粗粮,如全麦粉、莜麦、荞麦、玉米、高粱米以及由它们做成的食物。
充分利用调料。清淡不是味同嚼蜡,相反,清淡饮食要充分利用醋、葱、蒜、芥末等调味品,不仅能提高食欲,还能减少盐的使用。
第二句话:
输液可以通血管
冬春交替的寒冷时节,是心血管疾病的高发期。不少人都琢磨着要做点什么来通通血管,预防中风心梗。有很多中老年朋友,会被一些医生忽悠去挂点滴调理一下。
如果下水道堵了,拿水冲一下或许有效,但血管真的不行。一年一度的打点滴,并不能活血化瘀通血管,更不能用来预防心脑血管病。血管堵塞的过程很复杂、很漫长,指望短期内依靠一两种药物来改善,根本不起作用。
如果一个医生明知道输液冲血管没用,还劝人这么做,那真的就是坏了。
因为平时需要用药控制慢性疾病的朋友,贸然额外输入药液,会改变血里药物的浓度。耽误控制疾病不说,还会加重肾脏负担,添了肾衰的风险。心脏本就不好的患者,随便输液也容易诱发心衰。
“国医大师健康”建议大家,如果担心血管堵塞,平时不妨多吃点血管清道夫,比如玉米、洋葱、燕麦、黑木耳、绿茶等。
第三句话
放血可以治病
据广东公共频道报道,有一家名叫“慈医阁”的医馆,腰疼、咳嗽…无论啥病,这家医馆都通过“放血排*”的方式治疗,半年就有0人就诊。被医生诊断为“乳腺癌”的谢女士在这家“医馆”做了“放血治疗”后,最终换来的却是“重度贫血”病危通知!(详细内容见视频)
目前没有任何证据显示,放血能改善血管堵塞。
还有人说这是中医的治疗方法,但即使是中医,也不会用放血来治血栓。
其实,世界上很多国家早期医学中都存在过放血疗法,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绝大部分放血疗法都被证明是不靠谱的。
从目前来看,放血疗法只针对极少数特殊疾病有效,大家可不要随便找人放血治病。
第三句话:
不要空腹输液
在治疗过程中,遵循“能口服不肌注,能肌注不输液”的原则,以免给身体带来不必要的伤害。当然,如果病情需要输液,那还是得输液的,医生或护士通常会交代,输液要买点东西吃,不要自己调滴速,不要随意走动,很多人不明就里所以不以为然,其实这个医嘱非常重要。
人在空腹状态下代谢活动较弱,此时输液刺激会激活身体,产生一系列生理变化:心跳加快、恶心呕吐、低血糖,儿童、高龄患者、体弱多病者以及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中风等患者,尤其注意不能空腹输液。医院输液,最好吃完饭再去,或者买点东西,边输液边补充能量。
输液时不要四处走动,因为可能出现针头移位或脱出、药物成分被破坏等后果,还会增加感染风险。另外刚输完液半小时内,不要用被扎针的手测血压或手提重物。
至于输液滴速,如果过快可能引起血容量过多,加重心脏负荷,引发心衰或肺水肿,很多种药物对血管有刺激性,输液速度太快更容易发生静脉炎等副作用,如红霉素。
第四句话
要注意忌口
有时候医生会叮嘱,注意忌口,每位病患听到这类医嘱都是一脸懵,忌口到底要忌什么呢,不同的病症需要区别对待。
疾病少食多食咳嗽
冰淇淋、冷饮、油炸食品、甜食、蜂蜜
莴笋、芦根、百合、银耳、山药
头痛
烟、酒、茶、公鸡、螃蟹、虾、羊肉
注意摄取富含镁的食物,如绿色蔬菜、小米、荞面、豆类、香蕉、坚果及海产品
便秘
热性便秘者,忌酒(啤酒、汽酒除外)、咖啡、浓茶、大蒜、辣椒等热性辛辣刺激品;
虚寒性便秘者,忌食生冷瓜果及冷饮。
红酒、梨、葡萄、梨、杨梅、粗粮
感冒
枸杞、大枣、乌梅、西瓜
枣、橙子、猕猴桃、橘子、柚子
口腔溃疡
辣椒、洋葱、醋、姜、葱、咖喱、油炸食品菠菜、番茄、胡萝卜、柚子、*瓜
腹泻
螃蟹、山楂、萝卜、香菜、葱头、生萝卜
石榴、山药、玉米、肉苁蓉
痔疮
酒、辣椒、胡椒、生葱、生蒜、芥末、姜、烧烤食物、芒果、榴莲、荔枝、龙眼
芹菜、菠菜、小米、高粱米、红薯、玉米、杂豆、烹调时多用些芝麻油、菜籽油、橘子、柿子、梨
跌打损伤
猪头骨肉、醋、花生、甜食、香蕉、酒
板栗、螃蟹
过敏体质
马齿笕、蒲公英、芒果、菠萝、酒、茼蒿
生姜、豆浆
胃病
猕猴桃、鲜枣、山楂、绿豆、魔芋、花生
小米、莲藕、山药、桂圆
肠炎
多油及脂肪类食物、薯类、豆类、牛奶、木糖醇
鸡蛋、细挂面、烂米粥
扁桃体炎
荔枝、桃子、龙眼、樱桃、榴莲、橘子
金橘、姜汁、甘草
咽炎
荔枝、桃子、龙眼、樱桃、橘子、芦柑、烟酒,羊肉海鲜、油炸炒制的干果、巧克力
萝卜、白菜、西红柿、冬瓜、猕猴桃、樱桃、西瓜
慢性胆囊炎
蛋*、动物内脏、肥肉、动物油
陈皮、佛手、萝卜
心脏病
炸鱼、浓茶、红烧肉、蛋*派
玉米和葵花籽油、大豆、坚果及三文鱼
糖尿病
香蕉、芒果、甘蔗、榴莲、柿子、菠萝、大米饭、大米粥、土豆、白糖、点心
蘑菇、鱼、红薯、土豆、玉米
高血压
咸(酱)菜、腐乳、腌制品、蛤贝类、皮蛋、空心菜、动物内脏
芹菜、西瓜、海带、芋头、茄子、虾皮、牛奶
哮喘
鲜海鱼、虾、蟹
山药、栗子、核桃
脂肪肝
酒、洋葱、姜、葱、蒜、辣椒、咖啡
豆制品、枸杞、山楂、绿茶
痛风蛤蜊、乌鱼、干贝、带鱼、海鳗、猪肝、虾、牡蛎
西瓜、木瓜、香蕉、西芹、西蓝花、洋葱、冬瓜
第五句话
平时多补点钙
在中国,从婴儿到老人,几乎都在补钙,这跟医生的随意交代离不开——婴儿刚出生,医生便会推荐钙等营养素,老人膝盖痛,医生也会建议补钙。
殊不知,过量补钙容易引起高钙血症、肾结石等并发症,长期补钙可能增加心脏病风险。有研究发现,成人过度补钙会增加罹患肾结石的几率,使得心脏病发的概率提高31%。
其实,正常膳食下的钙质补充,完全可以满足人的正常生理需要。在日常饮食中,牛奶,鱼虾和海藻还有菠菜等蔬菜,每g的含钙量都在mg以上,且钙为离子态,利于吸收。而钙补充剂的主要成分为钙化合物,如碳酸钙、柠檬酸钙、乳酸钙等,其中吸收率最高的柠檬酸钙吸收率也仅为约35%,碳酸钙为27%,乳钙质为29%,磷酸钙为25%。
另一方面,可以促进钙质吸收的维生素D,人体自身可以在紫外线的照射下合成,过于强调补充卫生素D也没有意义。
其实,只要小孩消化吸收正常,奶粉合格,无论是母乳喂养还是人工喂养,均没有任何必要再额外补充钙剂。婴幼儿过度补钙会使骨骼过早钙化,骨骺提前闭合,使长骨发育受到影响,最终儿童身高受到抑制。此外,血钙过高还会使软骨过早钙化,前囟门过早闭合,形成小头畸形,制约婴儿大脑发育空间。
天气好的时候,建议每天上午9-10点钟或下午3-4点钟到户外晒晒太阳,每次15-30分钟就可以了。
运动对骨密度的影响程度高达5%-25%。运动可以增加骨密度、骨质量,预防骨质疏松。“国医大师健康”建议大家每天运动半小时到一小时,可根据自己的身体承受能力选择合适的运动方式。比如打太极拳、快走、慢跑等。
第六句话:
宫颈糜烂
“糜烂”一词威力巨大,第一次听到“宫颈糜烂”这个词,脑中已经脑补出“宫颈开始慢慢溃烂、发臭,进而波及整个子宫”的可怕画面。其实,这只是医学名词史上一个大失误。
在国际上,“宫颈糜烂”这个名称已经被取消,我国妇科教材也取消了这个称谓。它的真身是“宫颈柱状上皮异位”,属于正常的生理现象。
医院妇产科主任医师谭先杰介绍,宫颈糜烂是女性一种正常生理改变现象,并不能称之为病,大部分宫颈糜烂的女性只是受激素水平的影响出现上皮异位,待激素水平稳定后所谓“糜烂”情况就会得到改善。
许多女性被街边小广告忽悠,通过所谓“物理治疗”处理宫颈糜烂、宫颈炎,弄得不好还会引起无谓的感染,钱包受伤的同时还伤身,简直是大整蛊!
医院赶紧跑,如果有医生恐吓你宫颈糜烂会有多么严重的后果,需要马上治疗,医院或者医生了,赶紧跑。
妇科疾病也不要擅自用药,那些“洗洗更健康”都是冲着你口袋里的钱来的,每天清水外洗即可,因为水最温和,pH值是7,中性,内洗将破坏阴道菌群,导致菌群失衡。实在到了用药的程度,一定记住遵医嘱用药,不要自己去药店随便买药用。
5种病人医生最反感除了不负责任的医生,还有对自己不负责任的病患,医生最反感下面5种病人,你可千万别中招得罪医生都不知道。
1根据“网络信息”自我断病的病人在网上搜索一个最简单的症状(比如头痛),也会查出各种回答,这种“盲人摸象”式的自我诊断往往给患者造成心理暗示,干扰医生诊断。“医学是一门未知多过已知的科学,医生看病是一门综合学问,更是一门艺术,计算机难以取代”,医生建议,患者可以学习一些医学常识,了解医疗进展,但千万不要先入为主。
2希望医生开“神药”的病人“医生,给我开个特效药,吃了赶紧好,别耽误工作啊!”还有不少患者看病时,拿来一沓子小报或宣传材料,问医生广告里的“神药”是否有效。其实这类患者往往不注重改变饮食、加强锻炼,忽视了“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的科学性。
3约好复查说不来就不来的人一些指标长期不正常会严重损害健康,比如尿酸高的患者如果不定期复查,长期可引起机体组织和器官损伤;而血压长期偏高,可能造成血脂、血管等方面变化。其次,“是药三分*”,不少药物(如风湿免疫科常用的来氟米特等)会对肝肾功能造成危害,需遵医嘱定期查肝功、血象。医院复查,才能监控病情变化。
4症状一好就私自减药、停药的人医生介绍,不少慢性病患者症状一减轻就认为自己好了,不愿吃药,或者擅自减半用药量,等症状“杀回来”才再次求助医生。还有的人药吃完了,医院拿。以高血压为例,这样做会导致血压出现升高—降低—升高的不稳定情况,甚至“反跳”至用药前水平,进而引起心、脑、肾发生严重的并发症。
5嫌贵不愿做检查的病人有些病人短期内曾做过某项检查,如果再做,就会很排斥,医院趁机敛财。事实上,很多检查并不是一劳永逸的,数据指标的改变为医生确诊提供重要信息。
无论您有多忙,请花1秒钟的时间把它放到你的圈子里!可能您的朋友就需要!谢谢~
(来源:综合自生命时报、健康时报)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