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生理、心理有以下特征
肝气变弱,心火也偏旺,心气增强。
人易焦躁易怒,焦躁不安;
老年人易气血淤积,致使心脏病发作。
腹泻,出现消化道疾病。
久坐木质坐凳,诱发痔疮、风湿和关节炎。
节气调养活动类型
散步、慢跑、打太极。
练“小满四月坐功”。
制作养生茶、制作艾叶烟薰、静坐、参加与水相关活动。
康复景观干预途径
养心、养脾园艺康疗。
五感刺激体验调节阳气过盛。
苦坚性、性甘植物。
冥想、认知、情感调控、运动空间。
适宜水景。
五行颜色:赤、*。康复景观因其可将园林的环境与人的健康恢复、压力缓解、降低痛苦等作用紧紧结合在一起而在近年来备受青睐。“二十四节气”文化是中国传统历法体系及其相关实践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关于二十四节气的研究利用,多侧重从文化、医学、教学等角度展开,从景观学的角度对于二十四节气研究则较少。本文探讨二十四节气生态智慧与康复景观之间的关联,研究如何通过利用二十四节气生态智慧搭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桥梁,列举其在康复景观中的转译与表达,列举其在康复景观设计要素的指导性,并利用设计手段在生态实践中构建、培育、优化康复景观的健康效益,以期为康复花园的空间营造、花木种植提供依据和参考。
本文节选来源:苏州大学-苏州园科建筑与城市环境协同创新中心基金项目
传统的二十四节气历法体系是我国先民对环境适应性的生态智慧总结,余正荣在《生态智慧论》中认为:“生存智慧实质上就是生态智慧”,所谓“生存智慧”主要“来源于生物对环境的适应”,而“对环境的适应是一切智慧最原始和最深刻的根源”。二十四节气当中时令、气候、物候、养生等方面变化规律总结所形成的知识体系和社会实践是中国人文社会与自然生态两大系统得以良性循环、可持续发展的范式。所以,挖掘这一生态智慧在重构人与自然良性关系的指导性,是保证园林景观规划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基础,同时也是人类维系环境健康的关键所在。二十四节气与康复景观的关系源于*河流域的《逸周书·时训解》最早完整记录了二十四节气、七十二候的时令,其以人们所感知的风雨雷电或者以花鸟虫鱼植物的生活习性变化阐述气温状况。先民根据二十四节气中描述天气状况变化的生态智慧原理,进而提出与之相对应的饮食、起居、运动变化措施。战国时期儒家经典《礼记·月令篇》,以春、夏、秋、冬四时为序,以十二月划分,阐述每个时间的天文、气候、物候变化,譬如何时解冻、降雨、打雷、刮风、降雪以及何时草长、花开、鸟鸣、雁归。经典巨著《*帝内经》中总结提出遵循二十四节气变化的护肝、护肺、养脾、养胃等养生要点,进而提醒人们合理的安排饮食起居、药膳食谱以及调养生息。图1二十四节气生态智慧与康复景观
Fig1.EcologicalWisdomandRehabilitationLandscapeOfThe24SolarTerms
纵观人类的历史,自然界的万物与节气变化密切相关,作为自然界的生灵,人的五脏六腑、四肢九窍、皮筋骨肉等组织无不受二十四节气的变化影响。而在康复环境中,自然要素的介入对实现康复的目标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并且是一个重要的疗养因子。二十四节气所承载的气候、农业、养生的生态智慧与康复景观倡导的“以人为本,因人制宜”的设计理念都是从尊重自然的客观规律基础上,从人的健康效益需求角度中,寻求更适宜人类生存、生活、娱乐的方式。同时《*帝内经》中的全逻辑方法以天人相应为基础,以生命的各个层次系统为研究对象,运用阴阳、表里、寒热、虚实、动静、刚柔等范畴形成具有自我修补功能的公理系统,用抽象的范畴把握具体生命的活动界限,这些自我修补功能的公理系统对于探知康复景观的营建提供了可探寻的理论要点。我国在传承和保护二十四节气非物质文化遗产方面已经开展了大量工作,就城市景观表达方面,打造了不少有关二十四节气的主题景观场所,例如北京地坛公园二十四节气地雕、北京鸟巢景观大道二十四节气景观、山东济宁汶上县二十四节气广场、安徽淮南八公山二十四节气景观等,但这些工作却仅仅停留在静态景观小品表达阶段,发挥文化载体的作用尚缺乏实质性的应用。将二十四节气与康复景观设计有机融合,可以进一步从功能载体、生态载体的领域去拓展康复景观的理论指导,从而使其构建的康复景观系统具有更丰富的内涵、更多重的维度和更强的功能性。二十四节气生态智慧在康复景观设计中的转译2.1引导二十四节气介入康复景观干预途径的设计模式引导二十四节气介入康复景观干预的动态过程设计模式,是以二十四节气养生文化对于人的生理行为、心理行为的影响为设计依据,提出增进健康效益的康复景观干预途径策略:针对人们基于节气变化引发的气血不足、阴阳失衡、五脏六腑病变特性,在康复景观的干预途径中设计针对不同节气的园艺疗法操作活动,引导参与者主动参与活动,从而达到对参与者的身心健康呵护进行早期干预的目的。针对人基于二十四节气的情感调节变化,以恢复和改善其情绪、认知为目标,利用五感体验,即利用自然助益的过程,通过植物搭配、水景设计和空间设计激发视觉、味觉、嗅觉、听觉、触觉感官,进而引发思维的活动,让体检者主动或者被动地与外界环境进行信息交换,从而在其精神、认知方面发生良性正相关。康复景观效益具备多元因子的叠加生成过程,是以康复景观作为结合二十四节气改善人的健康效益的多种疗法交融的空间场所,辅以音乐疗法、动物疗法、食物疗法等,能够丰富人与人、人与环境的交流,拓展资源和方法的高效整合,以期多方位、多层次提高人们的健康效益。二十四节气能够影响人体健康系统的内在稳定性,利用康复景观干预提升人对节气变化的适应性,通过增加人的健康系统免疫活力,让人的健康保持在一定阈值的动态平衡。以《*帝内经》中阴阳平衡、天人合一、身心合一理念为指导,构建户外医疗资源的景观功能载体,对参与者进行健康照护早期干预,提升其自身的健康效益(表1)。
表1应对24节气的康复景观干预途径
Tab1Rehabilitationlandscapeinterventionfollowedby24solarterms二十四节气变化
人的生理、心理特征
节气调养活动类型
康复景观干预途径
春季(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
1、皮肤松弛、抵抗力减弱2、阳气生发,肝气过旺、易发怒3、心脑血管疾病高发,血压易升高4、体质虚弱者容易感染风寒肺炎5、易花粉过敏,风湿病等复发赏花、种植栽培、踏青太极拳、放风筝、慢跑、瑜伽操、静坐、挑野菜、簪花活动、种树、踏青、慢跑1、养肝园艺康疗2、五感刺激体验调节阳气过盛3、辛甘发散性植物4、种植、休憩、聆听、冥想、散步、探索空间需求5、五行颜色:青夏季(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1、肝气变弱,心火也偏旺,心气增强。2、人易焦躁易怒,焦躁不安老年人易气血淤积,致使心脏病发作3、腹泻,出现消化道疾病4、久坐木质坐凳,诱发痔疮、风湿和关节炎散步、慢跑、打太极练“小满四月坐功”制作养生茶、制作艾叶烟薰、静坐、参加与水相关活动1、养心、养脾园艺康疗2、五感刺激体验调节阳气过盛3、苦坚性、性甘植物4、冥想、认知、情感调控、运动空间5、适宜水景6、五行颜色:赤、*秋季(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1、阳盛转为阴盛、气候干燥,人体阴液受邪造危害2、肺气虚,易滋生悲伤犹豫的气息,加重鼻炎、鼻塞情况3、寒热交接,易诱发支气管炎、哮喘等疾病。4、气温下降,胃病复发率增高5、体质敏感易诱发皮肤病散步、太极拳、种植蔬菜、放河灯、赏叶登山、慢跑、散步、赏菊、寒露坐功1、养肺园艺康疗2、五感刺激体验调节阴气过盛3、酸收性植物4、情感调控、动态、运动空间5、五行颜色:白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1、阳气潜藏,阴气盛极,人体代谢水平低。2、抑郁病患者会随着日照减少加重病情3、气温下降,易感风寒4、冬季闭藏,肾脏虚寒,静态运动,冥思、太极、慢跑、登山、太极拳1、养肾园艺康疗2、五感刺激体验调节阴气过盛3、咸软性植物4、静态、安全、情感调控空间5、五行颜色:黑2.2利用二十四节气激发康复景观活力“二十四节气”有着一系列活态的文化,它多是一种无形的状态,需要通过物质元素来表达和呈现。康复景观本身具有空间和时间的属性,二十四节气同时也强调动态变化的过程,围绕着二十四节气中的主要节点形成了众多与信仰、禁忌、仪式、养生、礼仪等相关的民俗活动。在康复景观的场所内引入有关二十四节气民俗活动,利用活动事件激发康复景观的空间活力,不仅有益于提升健康效益,设置节气性活动事件,更能加强人们对于康复景观的空间记忆,促进人与人交流、人与环境的融合。引入事件景观比如立春“打春牛”、清明“插柳”、谷雨“宴饮赏花”、小满“做功”、小暑“食新”、处暑“庆赞中元”、冬至“挂冬”……各种节气性活动事件随时间序列变化而变化,康复景观也将随之处于动态变化当中。
2.3利用二十四节气作为康复景观的循证依据康复景观康健模式坚持以人为本,充分尊重不同个体差异性,倡导以优化设计、针对性的措施来增进患者康复效益,同时还将“未病先防”的健康医学理念融入景观设计。依据二十四节气变化对不同人群的影响,展开对不同人群健康提升的康复景观理论框架以及循证设计的生态实践研究,可为寻找落实“康复景观”与“因人制宜”有机相结合提供新的切入点。将“治未病”变成不再是单纯的医疗模式或者普通人认为的“空洞抽象”、“遥不可及”,而是落实在康复景观中成为改善健康效益的具体、重复的日常,变成切实可行的真实触感所在。例如男子性刚,以气为重,属阳,好动不居,二十四节气的自然现象对男性起居调养的影响在睡眠中体现充分,尤其在春夏之际注意防止阳气外泄。女子以血为先,属阴,往往在节气交替时节产生消极抑郁的情志,容易诱发肺炎、神经衰弱、失眠等病症,依据男女体质在二十四节气的变化特点对于发病机制的影响,为适宜性别差异的康复景观循证设计提供指南。利用循证设计实验对照分析构建节气对于不同人群的康复景观差异化探究,探寻有益生命的健康规律,在量化辨识中找寻个体性和趋同性影响因子,以便在设计康复花园时,针对性减少或者消除外界环境治病因子的危害,利用康复景观达到对不同人群的疾病预防和生理、心理的调整。无论在社区还是各类公园中,利用二十四节气的知识设计将其转化为康复景观的重要空间活动节点内容,使儿童、老人、各类病症的特殊人群都能在二十四节气康复景观中感受到适宜的体验,让二十四节气作为康复景观的文化符号和精神符号更容易被大众所接受和传承,并展现持久的活力。二十四节气的指导策略在康复景观设计中的表达3.1空间布局规划康复景观的空间氛围应根据不同功能需求做适宜的分析和设计。例如针对老年群体,营造空间氛围表现时可以借助二十四节气文化元素烘托静雅之趣、悠闲之趣、自然之趣等,可以借形、声、色、香等来组景创造不同的意境,并将二十四节气有关的民俗工艺品、绘画作品等其他具有养生功能的文化产品,构建在所设计的康复花园当中;针对儿童群体,利用二十四节气的农耕文化生态智慧作为理念,利用小品、雕塑、植物搭配烘托出适宜儿童轻松、活泼、动感的空间氛围;针对特殊病症的群体,利用二十四节气保健养生智慧为理念,根据病人的条件和特征并结合医生的建议,营造静谧、优美、清洁的空间氛围。二十四节气养生智慧中倡导“静以养神”和“动以养性”,动静结合方符合生命运动的客观规律,有助强身健体。譬如在二十四节气中,小满和四月适合坐功,用来养护心脏避免脾气暴躁、烦躁不安,在康复花园设计中依据坐功的形式设置私密静态冥想空间,使人们在静态空间中放松心情,缓解压力;其他节气如春分、清明等时节,无论儿童还是老人需要动态开敞的活动空间,老人可能打太极、跳广场舞或者儿童可能举办放风筝,簪花活动等;利用二十四节气特有民俗设计园艺疗法活动区域,让儿童和老人共同参与其中,引导人们进行自我调养,同时又可以弘扬与普及中国传统文化,提升二十四节气养生文化康复景观设计的文化品位。归纳起来,以二十四节气关于时令、气候、物候的知识内容为指导,可将康复景观分为三大主要空间区域。第一个区域依据二十节气花信风植物设置五感体验区,例如我们选取适合当地的花信风植物,搭配其他常绿或者落叶植物构建具有视觉、听觉、味觉、触觉、嗅觉五感刺激为一体的体验区;第二个区域依据二十四节气相关的农事活动,在康复景观中设计园艺疗法的操作活动,例如立春时节翻土、种植花草、制作盆景,清明的制作艾叶烟薰,芒种时节制作养生花草茶,依据不同时令的变化让参与康复花园活动的体验者更好地接触自然,达到缓解压力、提高身体的免疫能力、体会自然带来的乐趣等目的;第三个区域是二十四节气的文化展示区,将二十四节气的有关诗词绘画利用景观小品的形式展示出来,在宣扬传统文化的同时结合新的创新理念,设计互动参与的低碳智慧小品,让儿童在玩耍过程中学到二十四节气的知识且参与低碳生态景观的尝试,引导更多的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