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几何时,一位中国人在台北演讲时感慨道:“人生的荣华富贵不过是一坨大便”,然而,近期科里却发生了一个一坨大便拯救了一个人生的故事。借此机会也来说说人的大便,说说粪便隐血。
粪便是食物在体内经消化的最终产物。它是由已消化和消化未尽的食物残渣、消化道分泌物,大量细菌和水分组成。它不但能反映消化道的功能状态及病理情况,也有助于某些全身疾病的诊断。粪便检测对了解消化道及通向肠道的肝脏、胆囊、胰腺等器官有无病变,间接地判断胃肠、胰腺、肝胆系统的功能状况有重要价值。这对医生、尤其是消化科的医生,对于消化系统疾病的诊断非常有帮助。比如胰腺炎,尤其是重症胰腺炎患者,别说一坨大便,就连一个“响屁”都比金子还珍贵。
有人说,垃圾是未被利用的财富,而这个花了X元人民币制造出来的大便却有不可估量的价值,尤其是对人的健康,它可为疾病的诊断提供重要线索。这对某些人,就像下文中讲述到的这位糖尿病患者,就是因为一坨大便,一个粪便隐血试验为疾病的诊断提供了重要线索,也许他的这坨大便就是他救命的稻草。夸张的说,一坨大便,拯救了他的人生。所以,我们每个都要好好珍惜生命里的每一根稻草,时常留意一下自己的粪便,体检时一定要做一个大便常规检查,而且要加个隐血试验。
这是一位中年男性糖尿病患者,其母亲患有2型糖尿病,因其母亲血糖偏高,陪母亲入院调整血糖,由我来接诊。当询问患者疾病家族史时得知他也患有2型糖尿病,也许是遗传基因的原因,也许是他后天的因素,他非常不幸,人到中年,也患上了糖尿病,而且几年前还产生了严重的并发症,并发脑血管意外,可他又非常幸运,由于医院的及时救治,没有留下后遗症,为预防再次出现脑血管意外,该患者遵从医嘱长期服用阿司匹林肠溶片抗血细胞聚集,预防再次中风,生活一切如常。
一位中年男人,放下一切,陪伴侍奉自己的母亲,我打心底下敬重这位大哥。“百善孝为先”,也许就是那一瞬间的感动,顺便多问了一句他的血糖控制情况,他告诉我已好久没测过血糖了,而且近期手脚有点麻,就嘱护士顺便为其测了一个指端随机血糖,结果显示18.6mmol/L(正常人空腹血糖3.9~6.0mmol/L,随机血糖一般不超过7.8~8.3mmolL)。随即也为其办理了入院。
早上照常查房,翻开患者病历,大便常规:*色,软便,白细胞、红细胞、寄生虫等均为阴性(-),大便潜血阳性(+)。作为一名从业多年的医生,我异常警觉。
粪便隐血试验阳性,可能不是什么好事。
先来说说大便,教科书上是这么写的[1]
正常人每天排便1次,量约~g,随食物种类、进食量及消化器官功能状态而异。正常成人的粪便排出时为*褐色圆柱形软便,婴儿粪便呈*色或金*色糊状便。
病理情况可见如下大便:
(1)鲜血便:见于直肠息肉、直肠癌、肛裂及痔疮等。痔疮时常在排便之后有鲜血滴落,而其他疾患则鲜血附着于粪便表面。
(2)柏油样便:稀薄、黏稠、漆黑、发亮的黑色粪便,形似柏油称柏油样便,见于消化道出血。服用活性炭、铋剂等之后也可排出黑便,但无光泽且隐血试验阴性,若食用较多动物血、肝或口服铁剂等也可使粪便呈黑色,隐血试验亦可阳性,应注意鉴别。
(3)白陶土样便:见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胆管阻塞患者。
(4)脓性及脓血便:当肠道下段有病变,如痢疾、溃疡性结肠炎、局限性肠炎、结肠或直肠癌常表现为脓性及脓血便,脓或血的多少取决于炎症类型及其程度,阿米巴痢疾以血为主,血中带脓,呈暗红色稀果酱样,细菌性痢疾则以黏液及脓为主,脓中带血。
(5)米泔样便:粪便呈白色淘米水样,内含有黏液片块,量大、稀水样,见于重症霍乱、副霍乱患者。
(6)黏液便:正常粪便中的少量黏液与粪便均匀混合不易察觉。小肠炎症时增多的黏液均匀地混于粪便中;大肠病变时因粪便已逐渐形成,黏液不易与粪便混合;来自直肠的黏液则附着于粪便的表面。单纯黏液便的黏液无色透明,稍黏稠,脓性黏液便则呈*白色不透明,见于各类肠炎、细菌性痢疾、阿米巴痢疾等。
(7)稀糊状或水样便:见于各种感染性和非感染性腹泻。小儿肠炎时粪便呈绿色稀糊状。大量*绿色稀汁样便(0ml或更多),并含有膜状物时见于伪膜性肠炎。艾滋病患者伴发肠道隐孢子虫感染时,可排出大量稀水样粪便。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排出洗肉水样便。出血坏死性肠炎排出红豆汤样便。
(8)细条样便:排出细条样或扁片状粪便,提示直肠狭窄,多见于直肠癌。
(9)乳凝块:乳儿粪便中见有*白色乳凝块,亦可见蛋花汤样便,常见于婴儿消化不良、婴儿腹泻。
正常粪便有臭味,因含有蛋白质分解产物,如吲哚、粪臭素、硫醇、硫化氢等所致。肉食者味道重,素食者味道轻。长期便秘者,粪便味道也很重。患慢性肠炎、胰腺疾病、结肠或直肠癌溃烂时有恶臭。阿米巴肠炎粪便呈血腥臭味。脂肪及糖类消化或吸收不良时粪便呈酸臭味。
粪便隐血是指消化道少量出血,红细胞被消化破坏,粪便外观无异常改变,肉眼和显微镜均不能证实的出血。血红蛋白中的含铁血红素有催化过氧化物分解的作用,能催化试剂中的过氧化氢,分解、释放新生态氧,氧化色原物质而显色。显色的深浅与血红蛋白的含量呈正相关。
当然,随着科技的发展,检测方法有很多。通常,采用化学方法或免疫学方法检查粪便微量出血的试验称为粪便隐血试验(fecaloccultbloodtest,FOBT)。
FOBT对消化道出血,以及消化道恶性肿瘤的筛查具有重要价值。
正常人没有出血呈现阴性。消化性溃疡,阳性率为40%~70%,呈间歇阳性;消化道恶性肿瘤,如胃癌、结肠癌,阳性率可达95%,呈持续性阳性;急性胃粘膜病变、肠结核、克罗恩病、溃疡性结肠炎、钩虫病及流行性出血热等,粪便隐血试验均常为阳性。所以,检验结果的临床意义必须由专业的临床医生结合患者的临床病史、症状、体征以及其他辅助检查等资料,全面综合分析判断。
据研究,成人每人消化道出血>5~10ml粪便隐血试验出现阳性,每日出血量50~ml可出现黑粪。胃内储积血量在~ml可引起呕血。一次出血量不超过ml时,因轻度血容量减少可由组织液及脾脏贮血所补充,比如献血~ml,一般不引起全身症状。出血量超过~ml,可出现全身症状,如头昏、心慌、乏力等。短时间内出血量超过0ml,可出现周围循环衰竭表现[2]。
通常,解黑色或柏油样便常提示消化道出血,尤其是上消化道出血,如消化性溃疡出血、胃底-食道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消化道肿瘤出血等。如服铁剂、铋剂或进食动物血及肝脏后粪便也可呈黑色。
虽然该患者解的是*色软便,但是大便隐血试验阳性。提示消化道出血或近期进食动物血或内脏及铁剂可能。因医院的大便隐血试验是化学方法,所以无法判断是该患者消化道出血还是进食动物血所致。
就该患者大便隐血试验阳性进行分析:
首先,询问近期有无进食动物血或内脏及铁剂等,排除外在因素。询问有无牙龈出血、鼻腔出血、痰中带血等,吞咽后导致大便隐血试验阳性。
其次,该患者长期服用阿司匹林肠溶片(非甾体类药物),有导致胃肠道黏膜病变出血可能;有待胃肠镜检查进一步明确,尤其是胃镜。
再次,57岁中年男性,从未做过胃肠镜检查,未能排除消化道肿瘤。
询问得知,前几天吃过猪血,警觉的我似乎一下子放松了许多。但是,该患者长期服用阿司匹林肠溶片,人到中年,都57岁了,居然还从未做过胃肠镜检查,不能排除消化性溃疡出血及消化道肿瘤可能。我还是建议他做个胃肠镜检查。可患者非常的不情愿,不同意胃肠镜检查。毕竟,普通的胃肠镜检查是有点辛苦的,一根管子经口咽、食道进入胃内那种滋味是不好受的;肠镜还要提前肠道准备,吃泻药,至少要泻他几次,拉成水样,肠道清理干净了,再由一根管子从肛门进入肠腔,翻江倒海,呵呵,想来有点……。不过可以做无痛胃肠镜,做好肠道准备,麻醉后,患者只需要轻松睡一觉即可完成胃肠镜检查,没有痛苦。
那就复查一次大便隐血试验再说吧。
嘱患者暂时禁食动物血、肉、肝及富含叶绿素食物、铁剂及中药,以免造成假阳性。同时暂停阿司匹林肠溶片。
复查的结果仍然是阳性(+)。
这时你作何感想呢?
溃疡出血?肿瘤出血?之前进食的动物血还没排干净?
道理显而易见,事实胜于雄辩。患者同意胃肠镜检查。
停用阿司匹林1周,做好肠道准备,顺利的完成了无痛胃肠镜检查。
胃镜提示慢性浅表性胃炎伴胃窦、胃体平坦糜烂,HP(-)。
胃窦、胃体粘膜糜烂,表面有渗出,再加上患者长期服用阿司匹林肠溶片,比较容易出血,由于出血量少,患者觉察不到,大便潜血阳性不足为奇。当然,胃窦、胃体的糜烂也有可能是长期服用阿司匹林所致,毕竟非甾体抗炎药对胃肠粘膜的损伤是比较常见的。
好在患者HP阴性,胃内没有幽门螺杆菌感染,如果HP阳性,患者接下来出现消化性溃疡的可能性就会比较大。
再看看肠镜:
虽然事先有了准备,可肠道准备仍然没有做好,肠腔内仍然有粪便,而且肠镜也未能到达回肠末端,可见理论与现实还是有一点距离的,不过这也可能跟患者回盲部占位导致排便不顺畅有关。
患者肠镜显示回盲部近回盲瓣见一团块状肿物突出于肠腔,目测约3cm,表面结节状,凹凸不平。直肠多发息肉。
显而易见,大便潜血的罪魁祸首就在这里了,肿块出血。
肿块是良性还是恶性?要看病理了。
病理回报:回盲瓣肿物送检组织,镜下形态符合管状-绒毛状腺瘤,部分腺体伴低级别上皮内瘤变。
患者非常幸运,暂时还是良性的,只是癌前病变。
有没有没有活检到的高级别上皮内瘤变、抑或是癌变的组织呢?这一点,似乎很难保证。
做个腹部增强CT看看肠腔外及周围淋巴结情况,同时请外科会诊。毕竟是回盲瓣的病变,而且做肠镜时没能到达回肠末端,看不到里边的情况。
腹部CT平扫:
腹部CT增强扫描:
全腹部增强CT:1.右下腹盲肠及升结肠起始部突向肠腔内菜花状软组织肿块(33mm*41mm),呈宽基底与盲肠肠壁相连,肿块血供丰富,结合临床符合盲肠癌(T3NxM0);右下腹肠系膜区增多小淋巴结,炎性增生与肿瘤侵犯待鉴别。
请普外科会诊,转外科手术。
术中见:盲肠见一个大小约6cm×3cm肿物,肿物向腔内突出,菜花状,未侵犯浆膜层,与右侧腹壁、后腹膜粘连,肠系膜淋巴结肿大。
行肠粘连松解术+右半结肠切除术+横结肠回肠侧侧吻合术。
术后病理:
肉眼所见:术中右半结肠肿物:部分剖开肠段组织长25cm,可见5.5cm*5cm*2cm菜花样肿物凸起,表面糜烂,基底宽2cm,肠管有粪渣潴留,连有7cm*0.7cm阑尾1条。肠系膜淋巴结:长径0.3cm-0.8cm组织19枚。
病理诊断:1.回盲部肿物符合管状-绒毛腺瘤,局部腺体伴高级别上皮内瘤变,吻合口两断端未见异常。2.肠系膜淋巴结镜下未见异常。3.阑尾镜下未见异常。
试想,如果患者未陪伴母亲入院治疗,如果患者入院后未遵嘱留取大便常规检查,如果大便常规检查没有加做隐血试验,如果复查大便隐血试验是阴性患者不同意胃肠镜检查……有太多的如果,等高级别上皮内瘤变的管状-绒毛腺瘤转变成癌,并发肠道梗阻或大出血或等癌肿发生远处转移后出现症状,那后果又将会是什么样子呢?他的人生或因此而改写。
记得前段时间就有一个中老年女性因自行发现右侧锁骨上淋巴结肿大来诊,检查发现是结肠癌并发肝转移、锁骨上淋巴结转移;更有年轻的小伙子因咳嗽、呼吸困难就诊,检查发现是胃印戒细胞癌并发双肺、颈部、锁骨上淋巴结转移;却也有门诊误诊酒精性肝硬化肝腹水,而入院检查最终确诊为结肠癌肝转移并发腹水……,类似的病例实在太多了,想想有点后怕。
该患者非常幸运,及时发现癌前病变并通过手术完整切除。
一坨大便拯救了他。
大便常规检查,尤其是粪便隐血试验对消化道出血的诊断有重要价值,现常作为消化道恶性肿瘤早期诊断的一个筛选指标。
当然,如果有条件,体检时做个胃肠镜检查就更好了,可以及时发现消化道的癌前病变亦或早癌。
参考文献
[1]陈文斌,潘祥林.诊断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9(7):-.
[2]叶任高,陆再英.内科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5(6):-.
玉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