痔疮病论坛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从一个医学问题的回答谈中学理科教育问题
TUhjnbcbe - 2023/8/3 20:23:00
北京看白癜风哪家好 https://yyk.familydoctor.com.cn/2831/

上面是我在一个医学领域程序里看到的一个回答,我不知道各位读者看完是什么感觉,我个人的感觉是这样的回答有不如无。

我是学物理的,除了自己生病住院和生活中被动接受的、零星的医学知识,可以说我对医学一窍不通,我无意质疑这位医生的专业水平,下面仅就上面的回答,分享一下我的个人看法,就事论事,请大家理性讨论。

1、回答开始说“常见于两种情况”,这既是一个好的开头,也是一个有头缺尾的坏答案。说它好,是因为他开门见山,这是小学语文课上就学过的总分(总)结构;说它坏,是因为之后他只说了两种常见的情况,而对于“常见情况”之外的不常见情况却之字未提。

以我有限的医学知识来说,同样的病可能有不同的症状,不同的病灶也可能表现出同样的症状。不常见的情况虽然在大量统计中出现的概率低,但并不能说明它不会发生,而且在一次具体事件中,不管是“常见情况”还是“不常见情况”,发生的概率都一样,要么是零,要么是%。

就算经验丰富的名医,也不可避免地会出现错误判断,而对于不具备专业知识的普通大众来说,基本上都不具备根据现象正确归因的能力,所以,我说这个回答有头无尾,不是因为他没有介绍“不常见情况”(说了可能大部分读者也听不懂),而是因为他没有嘱咐读者“如果觉得情况严重、或者与上面两种常见情况不符,医院XX科找专业医生检查”之类的,这才是对患者应有的负责态度。

2、开头说了两种情况,但后面只介绍了一种情况的处理方法。锥状突起是否正常,需不需要处理,回答中没说,家长应该重视还是放任不管呢?

3、回答中说了两种情况,却没有教家长怎么区分两种情况,有“大便干硬现象”就一定是前哨痔吗?有没有可能是锥状突起或是其它不常见的情况?大便干硬应该有不同的程度,医生和非医生的判断标准可能有非常大的差别,就算医生的读者对大便干硬的判断标准一致,没有医学知识的父母能不能准确判断出孩子有没有肛裂、能不能看出裂口位置和大小?

理论上,这位医生应该对以上问题的答案非常清楚,但对于没有专业知识的经验的读者来说,回答中没有明确说明的、他们就不可能知道,对于提问的家长来说,很可能也是第一次遇到这样的情况,你觉得他们有可能根据这个不清不楚的回答做出正确的判断吗?如果读者无法做出正确的判断,那么这个回答又有什么意义呢?

4、成年人大便干燥或有痔疮,除了吃药,大多医生可能都会建议患者多喝水、多吃蔬菜水果等。在我的认知里,医学上给儿童用药要比给成人用药更谨慎,对用药量的要求也更严苛。

上面的回答中,只建议用口服液软化大便,却没有给出改善饮食的建议。假如孩子平时的饮食就偏干、喝水又少,喝上几瓶口服液又能有多大作用?就算作用明显,那么软化大便的水分又是从哪里来的?总不能是从空气中或地底下来的吧?身体其它地方的水分少了,会不会有其它隐患?

治标不治本,停了口服液之后,孩子会不会很快又恢复原状?不改变饮食习惯,是不是这个孩子以后就得口服液不离手?

5、“过度”是一个程度词,一天擦几次才算过度擦拭,没有一个明确的判断标准。一天擦十次行不行,一天擦二十次可不可以?邻居家孩子肛裂没有腹泻、一天擦一百次,“我”家孩子肛裂加腹泻,一天擦五十次好像也不多。

所以不管是“应该多擦拭”、还是“避免过度擦拭”的建议,起码都是不太合适的,专业的医生应该提供更准确的建议,比如“在孩子清醒时,每隔两个小时左右擦一次,严重的情况,可以在晚上睡眠中间再擦一次”之类的,这样家长既容易理解、又容易操作。

也许这位回答的医生,是一个专业知识非常扎实、治疗经验极其丰富、医疗水平非常高的医生,但是仅这个回答而言,可以说非常差,既没有解决患者的问题,也没有安抚患者的担忧情绪,这样的回答有不如无。

医术高低与表达能力的好坏是两个不同的问题,医术高的医生表达能力不一定好,不过现实中可能有很多患者会把二者混为一谈,误以为能把病情说得清楚的或者一开口就是各种听不懂的专业词汇的医生就是很厉害,实际上二者之间并没有必然联系。

同样道理,在中学理科教师群体中,有很多像上面回答问题的医生一样的老师,回答问题逻辑不清晰甚至逻辑混乱,表达不清楚,学生听了如同坠入五里雾中,不明所以,成绩自然不会好。

老师答题能力与讲课水平也是两个不同的问题,会做题的老师不一定会讲题,不会做题的老师也有可能把题讲解得很清楚。

现在的很多家长和学校,似乎陷入了一种误区:就是名校毕业的老师水平一定高,所以很多有名气的学校基本上都只招名校毕业生,而家长更是对名校毕业的老师趋之若鹜。

北大、清华的毕业生,能确定的是他们考试的能力非常强、考试的水平和技巧超一流,至于他们讲课、讲题的水平,可能很好,也可能很差。

如果让一个清华物理专业的优秀硕士毕业生给本科物理专业的学生讲课,我觉得他有可能讲好,但如果让他给中学生、尤其是初中生讲物理,就很有可能讲不好。因为大学物理,怎么着也算是比较高阶的理论,多少都有的解释;但中学物理的理论和方法,都是非常基础的,给人的感觉就是“这么简单的知识有什么好解释的?”、“这么基础的内容,记住就行了”、“理解不了先记住、等学的多了、做题多的,自然就理解了”……刚进入教育行业时我就是这么认为的,我相信很多中学老师也经常说这样的话,学生和家长对这样的话起码应该不陌生。

万事开头难。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在学习人教版初二物理之前,学生都是门外汉,初二物理,就给学生入门、打基础的,就像盖房子打地基一样,如果地基又大又坚固,就算只是在上面搭了一间茅草屋,随时都可以把它改成高楼大厦,但如果随便打个地基,不管它是歪还是斜、等到需要建高楼的时候再来修整地基,这样的地基上别说建高楼,就算是一个二层楼,都不一定能造好。

我的初二物理学的还是很好的,不过记得曾经一位同学问我题,我觉得我讲的挺清楚的,可是那位同学却说她听不懂。对于成绩好的学生来说,很多时候都是能做对题,但是讲不清楚为什么要那么做。因为成绩好的学生知道怎么做能做对,他们的思维可能是跳跃的,缺少必要的置疑和深入思考,因此很难表达清楚他们是怎么思考的、为什么要那么做,所以讲题时差生会觉得“听不懂”。

名校毕业的老师,专业度、表达能力、思维清晰度等各方面肯定都远远强于初二时的我,但他们仍然可能讲不好初中的知识和题,我不知道师范专业都学习什么,不过我估计不会让学生思考怎么向学生解释“光的直线传播”之类最基础的知识、怎么讲“因式分解”才能让学生更容易理解并掌握等问题。

就像最上面医生的回答,可能他觉得已经回答得很详细、很清楚的,不过那种感觉是建立在他深厚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从医经验上,但在我这个连医学常识都没有的人看来,上面的回答对我几乎没有任何帮助。

同样,教学中也会出现这样的情况。老师教给了学生很多做题的模板、套路、诀窍等,学生只要记住了、看到题直接套一下就行,多简单的事儿?家长可能也觉得:老师都讲得这么详细的,孩子应该很容易就能考出好成绩啊?但实际上,学生的成绩可能越来越差、越来越不喜欢学。

原因很简单,就是学生不理解:不理解理论怎么用、不知道怎么思考、不知道怎么找难题的答案、不知道为什么要那么做……就像看了上面医生的回答,我们还是不知道孩子到底是不是前哨痔?就算能确定是前哨痔,也不知道每天应该给孩子擦拭几次最好!

名声越好的学校,招聘老师的要求越高、招生的分数线越高。但是,

是名校名师成就的优秀的学生,还是优秀的学生成就的名师和名校?

我觉得是后者,因为名师不一定名符其实,但长期优秀的学生却很难掺假!名校从一群学生中挑选出成绩最优秀的,名师再从这些成绩最好的学生中培养出一部分优秀的学生,可以说没有太大的难度。至于在这个过程中,有多少天赋异禀的孩子的潜能被所谓的名师名校所埋没、成了那些成绩优秀的学生的垫脚石,难以统计,但我觉得肯定不是少数。

我认为:除了少数智力有缺陷的孩子,每个孩子生来都是潜力无限、天赋满满的,最起码都可以学好中学数理化,再退一步讲,都应该能拿到及格分。而现实中之所以有很多学生越来越不喜欢、甚至害怕学习数理化,不是因为学生没天赋、不适合学习理科,而是因为老师不会教、不知道怎么去开发学生的潜能。就像古人没有发现石油,不是因为古代没有石油,而是因为古人没有勘探、开采和利用石油的技术和方法。如果地下真的没有石油,那么不管我们现在的技术有多强大,也不可能从地下开采出石油。

现在,越来越多的学校以升学成绩优秀的学生为荣,我觉得学生成绩优秀是正常的,而且学生的优秀成绩不一定都是学校和老师的功劳,不听课的尖子生到处都有。学生成绩差,学校和老师则应承担大部分责任。

当学校和老师不再以培养出了多少个尖子生为荣,而以没有把多少学生培养好、没能让他们取得理想的成绩为耻时,或许才是中国教育最辉煌的时刻。

1
查看完整版本: 从一个医学问题的回答谈中学理科教育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