痔疮病论坛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FGO下无二的女皇武则天,以
TUhjnbcbe - 2024/2/16 16:09:00
北京中科医院正规吗 http://m.39.net/pf/a_5197601.html

前文经过武则天的细致谋划,她迅速打败了萧淑妃和王皇后,后宫大小事务就这样被武则天全面掌控,即使如今的王皇后依旧是皇后,但在后宫中的地位,已经是一落千丈了。如今,只需要取得朝中的大臣的支持,便可完成“废王立后”的正式蜕变!

一、腐草之萤光,亦可及天心之皓月

后宫里的事如今基本已经尘埃落定,即使偶有流言蜚语,只要自己把握好和李治的关系,自然是不用挂在心上。

但是萧淑妃及王皇后背后的势力却是明里的最大挑战。说白了,由八柱国以及十二大将*等核心门阀组成,数百年间共生共存,利益攸关的关陇集团,倚仗各种手段操控着北魏、西魏、北周、隋、唐几代王朝命运。

如此庞大的权力集团,到底该如何应对呢?

武则天的答案是:打不过,就加入。武则天是个聪明人,她深知该低头时就低头的道理。而第一个需要面对的便是这个集团的第一话事人——长孙无忌。

长孙无忌

长孙无忌的的地位在各个方面都举足轻重。明面上,他是皇帝的舅舅,德高望重的辅*大臣;暗地里,他出自北魏皇族,鲜卑拓跋氏。北魏分成东魏和西魏后,先祖长孙稚很有眼光的追随西魏宇文泰,因而进入关陇集团,得以为集团内部的核心家族服务,到长孙无忌这一代,终于成长为关陇集团的第一话事人,拥有了巨大的影响力。

虽然武则天自己拥有皇帝的绝对信任和喜爱,但刚继位的李治,几乎没有朝堂话语权,一切事务全听长孙无忌处理,只有不大不小的事情,李治才能做主。

这是没办法的事。

长孙无忌是元老功臣,在朝堂经营多年,说门生故吏遍天下也不为过,李治只是一只还没长牙的狼崽,刚继位就想说了算,没门儿!

很多人以为皇帝就可以为所欲为,所有人都要匍匐在其脚下颤抖,其实哪有那么简单。所谓权力,并不一定来自职位,而是来自听命令的人。权力的执行终究是人在执行,人听命于谁,谁才有真正的实权。如果只是迷信于皇帝或者职位,很有可能*令不出太极宫。

武则天便请求自己的母亲(开篇的杨氏),带着厚礼前往长孙无忌家,意图拉拢他。因为弘农杨氏虽然只是一个依附于关陇集团的二等世家,比不得王皇后和萧淑妃的家族那么显赫,但总算也有点关系,也更好说话。

于是,寄予武则天全部希望的杨氏奉命出马,仿佛吉祥的鸽子一样,在某一个宜人的傍晚,以代国夫人的身份,咕咕鸣叫着降落到了长孙无忌的深宅大院里。

对这样一个重要人物,杨氏拜访的目的也很简单,主要表明了武则天愿意和解的愿望,并希望能在登顶的路上,得到关陇集团的帮助。即使不帮忙,至少也希望能像王皇后与萧淑妃争斗时那样,当成集团内部的事,保持两不相帮的中立态度。

要求好像并不过分,不过很显然,武则天过高地估计了自己的实力以及母系一族在门阀世家当中的分量。她煞费苦心的安排,却遭到了长孙无忌无情的拒绝,理由非常简单:

「商贾出身的贱民,因一时侥幸而跃入龙门,从而跟皇家有了关系,本来应该知足,老老实实地伺候皇帝也就罢了,怎么还贪心不足,居然敢跟王氏争后,这不等于萤火与皓月争辉吗?」

消息回来,武则天彻底绝望了,原来在门阀世家眼里,自己就是那么不堪?他们宁肯扶持愚蠢的王皇后、萧淑妃,也不愿接受自己。这一切到底是为何?

出!身!

后天所有的努力难道都比不上先天的出身,凭什么?

和谈就此破裂,武则天也明白了,既然朝堂之上已无支持自己的集团势力,那么就直接创造一个集团!

好在自打隋朝开始,皇帝们就为摆脱关陇集团而不懈努力,尤其是「天下英雄皆入吾榖中」的科举制的发展,经过两代帝国,已经提拔了不少庶族寒门出身的人才,其中,也有几位进了中枢。

既然皇帝们都不喜欢关陇集团,朝廷上下也有反对关陇集团的基础,那么,自己就可以勇敢地站出来,反正不出来也不行,以李治宠妃的身份,将这些基础都团结起来,形成熊熊燃烧的燎原之火,未来还是大有可为的。

武则天敢想敢干,利用一切机会,表达对门阀世家的反感,并处心积虑地结交一些王皇后、长孙无忌等深深嫉恨的臣子,毕竟,敢得罪这几位而不死的,肯定都是些了不起的人才,既然是人才,就坚决不能浪费,必须得拉拢过来,为我所用。

不久之后,那些游离在关陇集团之外,并迫切渴望能够抱团取暖的人们,例如原秦王府十八学士之一,曾经与魏征齐名的许敬宗,以及小吏家庭出身,名声不好,心思却特别活跃的李义府等,面对武则天的号召,纷纷心领神会。

许敬宗开始散播些王皇后如何无德的消息,营造有利千武则天的氛围。

李义府则更加干脆,在因为再次得罪长孙无忌,被要求发配到地方任职后,李义府非常不服,你以为自个儿是皇帝?还让我走我就走,凭什么?

李义府

于是他直接连夜叩门上表(哇,莽夫!),请求唐高宗李治迅速、马上、立刻废黜无才、无德,连个孩子也生不出来,已经危及到大唐江山社稷的王皇后,改立聪明的、漂亮的以及连生两个儿子、对唐朝发展立下汗马功劳的武则天为后。

唐高宗李治如获至宝。

第二天就拿着这本奏章,紧急召开会议,向朝中大臣“摊牌”(朕不装了,朕摊牌啦!),陈述废干立武的必要性,其中很重要的理由就是,李义府提供的“无后”的原因。

「皇后王氏居然没有生下一个孩子,而昭仪武氏,却一个接一个地生,很好地保证了李氏江山的传承。现在,朕现在想改立武昭仪为后,有什么问题吗?!」

面对满朝文武,唐高宗李治说得那是相当的理直气壮,义正言辞,这怕不是唐高宗人生中少有的高光时刻了。然而问题在于,王皇后是一直是无后的,因此还特地收了个养子李忠,并立为太子,这是大家都知道的事。为何现在拿出来“兴师问罪”?

二、则天大圣皇后

这显然是一次站队的测试。

虽然如今武则天在经过长时间的拉拢寒门士族,已经有了一定的集团势力,但总的来说还是原先的关陇集团势力更强。但是面对唐高宗李治的坚决态度,这让许多大臣也不敢擅自站队。

有的人默不作声,仍在观望。

有的人模棱两可,说这是陛下的家事,外人无权过问。

长孙无忌一派的关陇集团当然是极力反对的一方,尤其是褚遂良甚至是头都磕破了,以不顾自身一切的代价来反对这个提议。这极端失礼的样子气得唐高宗李治当时就想neng死他。

关键时刻,还是长孙无忌站了出来,不阴不阳地说:褚遂良是先帝临终重托的辅*大臣,虽然有罪,但不能施刑。

先帝遗旨,唐高宗没有办法,只能将褚遂良发配到地方来作为惩罚。

第一次废后风波虽然就这样不了了之,但之后却在朝内形成尖锐对立的两派,为了「废王立武」,争斗得相当激烈。

武则天知道,大势已成,自己不再是一个人战斗,终于到了乘热打铁,再加一把火的时候了。

正面进攻的战略陷入了瓶颈,那就可以先放任不管。武则天的战略可不仅仅是在朝堂之上,如今的后宫,已然是姓武。只要把后宫与朝堂联系起来,就能磨砺出一把锋利的钢刀,直插咽喉。

其实反对派的理由很简单,王皇后乃是出身名家,先朝所娶,恭谨且无过。

出身名家,先朝所娶这一点倒不必多说,咱武则天家境虽不是十分达观显赫,但至少也是开国功臣之后;而先朝所娶,她还是李世民的小老婆呢!

至于恭谨且无过嘛…….

——无过?那他要是有过,而且还是罪不可赦的大过呢?

其实一直以来,王皇后因为出身尊贵、地位崇高的缘故,她有点天性高傲、目中无人。高傲到对唐高宗李治都有点冷淡,对待宫女太监也十分刻薄,早就在后宫酝酿了不少不满情绪。

而这些不满情绪,武则天都很好地利用了起来,在宫廷内部秘密组织了一个“shuijun团”,专门负责给王皇后下眼药,使绊子,制造些恶心的流言,诸如王皇后有痔疮,王皇后爱放屁,王皇后吃饭总吧唧嘴,王皇后老爱说皇帝的坏话······等等之类上不了台面的坏话,大约因为积毁销骨的缘故,就这些平常看起来微不足道的小事,却破坏了王皇后完美的形象,加之李治本身对王皇后就不太感冒,这一系列流言更加让李治对王皇后越来越讨厌。

如今的后宫就如同一个火药桶,只需一颗火星,便可引爆。

来吧,让李治对于皇后的讨厌,质变到出离愤怒吧!

终于,机会来了。

王皇后母亲柳氏,一个神神叨叨的老太婆进宫来探望她女儿。这哪里逃得过武则天布下的眼线。武则天得知后,立马开始了相关准备工作。

待时机成熟后,武则天赶紧做出很委屈的模样,立马跑到唐高宗李治面前告状说:

皇后因为非常讨厌臣妾的缘故,特地和她神秘的母亲在一起,利用巫蛊之术,诅咒臣妾和亲爱的陛下呢。

巫蛊,背地里利用神秘的力量暗算别人,以达到某种不可告人的目的,历朝历代都相当忌讳,王皇后能有这么愚蠢?但一想到宫中平日里那些对王皇后的流言蜚语,想到曾经自己的女儿被王皇后“亲手杀死”,唐高宗李治不敢不信,立马派人去查。

可问题在于,宫里找个小人什么的也不怎么困难,或者说,让人提前布置好小人放于王皇后寝宫?

「皇后嫉妒,小人败露」,听着多么顺耳~

在找到小人后,唐高宗李治勃然大怒,新账旧账一起算,乃至于当年十月十三日直接下诏,废王皇后、萧淑妃为庶人,并且幽禁在“别院”。十九日,立武昭仪为皇后。十一月初一,举行隆重的册立皇后仪式。

前后不到一个月的时间,32岁的武则天就闪电般地实现愿望,如愿以偿地当上了所谓的则天大圣皇后。

欣喜之余,思维敏捷的武则天马上就开始思考下一步的行动。

因为后宫之事本就已经板上钉钉,现在只是名坐其实罢了。如果成为后宫之主还算是餐前小点,那么现在,该到主菜上宴了。

三、斩草除根

胜利后不久,也就是刚举办册立皇后仪式的那一月。

有一日,李治突然想念王氏和萧氏(被废为庶人就只有姓氏),于是就去探视,两人见到李治,哭的是梨花带雨。并且苦苦哀求皇帝有一天能释放她们,还请求李治把幽禁的别院改称“回心院”,意为回心转意。

李治当时满口答应。谁知,这一次探望便成了永别。

谁知这消息传到了武则天的宫内,武则天大怒,派人分别杖责王氏和萧氏各一百大板,并且斩断手足(简直就像西汉时吕雉一样残忍),丢入酒瓮里,还得意洋洋说:“令二妪骨醉!”

二人死相极其凄惨。

死前,萧淑妃高声痛骂:“阿武妖猾,乃至于此!愿他生我为猫,阿武为鼠,生生扼其喉!”

武则天听到这句话以后,竟吓得禁止宫中养猫。

王皇后、萧淑妃已死,武则天仍要担心她们身后的家族。毕竟,太原王氏、兰陵萧氏不是寻常人家,关陇集团核心,触动他们就等于得罪了整个儿关陇集团。

但,武则天真的害怕吗?

说实话,曾经怕过,后来,豁出去了。

显庆元年(年),取得胜利的第二年,武则天忙着巩固胜利果实,排除异己,特别是废掉王皇后养子李忠的太子位,改封为刺史,贬谪到遥远的汉中当官;大封帮助自己的功臣,最重要的,册封自己的长子,年仅四岁的李弘为太子。

朝廷格局发生重大变化,很令人意外的是,忙碌的工作居然也没挡住武则天生孩子的步伐,当年年底,后宫就接连传来喜讯。33岁的武则天再度以两年一个孩子的频率,生下了第三个孩子李显。

这足以说明,即使在这一系列的激进操作下,唐高宗李治依然深深爱着她,并对她充分信任,恩宠不减。

这样,武则天就可以继续利用皇帝,一步步培植自己的势力,壮大自己的威望,做好一切准备,以便于寻找合适的时机,向庞大的关陇集团发动总攻。

得罪谁也不能得罪女人,尤其是聪明的、漂亮的女人,关陇集团之前恶劣的态度让武则天记下了仇,现在已经不死不休了。

显庆四年(年),武则天努力劝说唐高宗李治,推行了一项非常重要的改革,即以贞观年间修订的《氏族志》为基础,编写一本全新的《姓氏录》。

这不是简单的编书,对关陇集团来说,则相当于釜底抽薪式的打击。

因为《姓氏录》除将皇族与后族并列为一等氏族,提高了武家尊贵的地位之外,还特地规定,五品以上官员的姓氏都可以列入《姓氏录》,等级以官职高低为基准排列,五品以下,即便是以前的旧氏族,旧勋贵,也要赶出《姓氏录》,丧失成为氏族的资格。

而在科举制的发展下,到了唐高宗时期,朝廷寒门庶族出身的官员已经不在少数,他们的困境就在于始终摆脱不了「庶民」的标签。

可现在《姓氏录》的出现,彻底打破了旧有的门阀秩序,让那些出身微贱的读书人,也有了可以凭借努力,光宗耀祖的机会。

这消息一传出,举国哗然,旧贵族们将其贬称为「勋格」,以录入为耻,说实话,也可能因为担心录不上而更加丢人;而庶族寒门呢,他们的家族可以借此打上名门望族的标签,无不像打了鸡血似的,进发出前所未有的热情。

这就是名副其实的“阳谋”,就像是汉武帝的“推恩令”,所有人都知道目的是什么,但是当情况有利于大多数人时,全世界都会为其铺路,反对派更奈何不了什么。

以至于武则天摩下,很快就聚集了一批全国各地汇聚而来的高精人才,人称「北门学士」,分布在各个部门,专门充当武则天的智囊团和直属部下。

如今,经过四年的筹备,武则天羽翼已成。

她便毫不客气地亮出獠牙,直插关陇集团的心脏!

四、清算

显庆四年(年),反攻的日子终于到了。

许敬宗率先上书,吹响了反攻的号角:

「褚遂良、柳奭、韩瑗等挑拨煽动长孙无忌谋逆!请陛下明察!」

面对这样的大事,唐高宗李治不敢怠慢,立刻派人去查。(还查啥呢,裁判席,观众席全是咱武家的人)

然而,本案的关键人物褚遂良、韩瑗已经于一年前先后去世。(这就成了死无对证)

而唯一留下来的柳奭,他虽是王皇后的舅舅,但如今,王皇后已经死掉,顺便再收拾他这么个没了爪牙的老虎,那能是多困难的事?

最后果然就查出了很多很多的证人、证据都能表明,褚遂良、柳奭、韩瑗等挑拨煽动长孙无忌谋逆属实,甚至还很意外地查出,除了鼓动长孙无忌造反之外,柳奭居然还暗通宫人,企图*死皇帝。

这简直丧心病狂、罪大恶极!

唐高宗李治勃然大怒,最终处死柳奭,逼令长孙无忌自杀,剥夺褚遂良、韩瑗的一切职务、封号和荣誉爵位。

就这样,前后不到半年的时间,关陇集团的重要骨干基本消亡,世界终于清静了。

然而,武则天还不甘心。

显庆五年(年),刚刚掀完惊涛骇浪的武则天,还没等风平浪静,又祭出了最狠的一招。

——说服唐高宗李治到东都洛阳过春节。

这表面上看似只是换个地方换个心情,可暗地里呢,是为迁都洛阳作准备。因为,关陇集团的根基在长安,只要还在陕西,皇帝就很难彻底摆脱他们的影响,武则天想从根儿上切断关陇集团与朝堂的关系。

而李治在这个过程中也非常听话,加上当年年底头风发作,甚至直接委托武则天处理部分事务,武则天因而走向前台。

然而,谁能想到的是,眼瞅着事业一帆风顺的时候,那个当初连夜上奏废除皇后的莽夫,李义府,却出事了。

五、大开鲨戒!

所谓人狂没好事,狗狂挨砖头是很有道理的。

李义府呢,仗着武则天的信任,和家人一起,做了很多很多的坏事,坏得唐高宗李治都看不下去,特地把他叫到跟前劝告说:听说你跟你儿子、女婿们多有不法之事,虽然有我替你遮掩,但你也应该收敛一下吧。

皇帝对大臣,话说到这份儿上,按理,李义府应该感激涕零并诚惶诚恐赶紧写份检讨书承认错误的,可他呢,当场就叱问皇帝:这是谁告诉你的?(真的是个莽夫!)

唐高宗李治没想到是这种反应,没好气地回答:你知道就行,不必问我是怎么知道的。

李义府听完这句话,那是扭头就走,连个招呼都不打。

高宗李治很不高兴,难道这就是皇后的心腹?他还把我放在眼里吗,还有W法吗?还有法律~~~吗?皇后的心腹都是如此,那皇后呢?

皇帝很生气,后果很严重。

不仅和武则天的关系产生了间隙,甚至开始对她有些许冷落,以至于,龙朔二年(年),间隔六年,才生下了第四个孩子李旦。

而且对于这狂妄而不知天高地厚的李义府也立马进行了制裁。

龙朔三年(年),唐高宗下诏将李义府下狱,命刑部尚书刘祥道联合御史台、大理寺一同审讯。不久,李义府被长期流放巂州(今四川西昌市),其子婿也都遭到流放。由于李义府平日里的人品败坏,朝野对此无不称庆,有人甚至写了篇《河间道行*元帅刘祥道破铜山大贼李义府露布》,张贴在交通要道上。

在接二连三的事情下,终于有人误判了形势,认为武则天已经失宠,打到她的日子终于来临!

这个人,就是曾经王皇后领养的那个孩子,被废的太子——李忠。

麟德元年(年),废太子李忠也许是出于希望能够替母亲报仇的缘故,玩弄了一手武则天当年玩剩的把戏,勾结太监王伏胜,诬告武则天「厌胜」,跟巫蛊差不多,都是用神秘的力量害人。

理由就是,她经常召见一个叫郭行真的道人。

没人知道武则天总召见郭行真干嘛,或者是为了给皇帝祈福,但唐高宗李治却不愿这么考虑,想一想狂妄的都能超出天际的李义府,唐高宗李治终于勇敢地认为,也许到了该收拾武则天的时候,再不收拾收拾,这娘们儿没准就目中无人了。

主意拿定,立刻召来宰相上官仪,李忠原来的老师,让他认真的想一想怎么废掉武则天的事。

上官仪奉命,仔细筹划,认真思考。但如今的朝堂内外,后宫上下,哪里不是武则天的眼线?

不久消息便不慎走漏,传到武则天耳中,武则天立刻警醒了。

但如今的她早已不是曾经一人孤*奋战整个关陇集团的昭仪,而是这天下的皇后,麾下是遍布朝堂内外的人才*团。之前都是唯唯诺诺地积蓄力量,养精蓄锐,以至于让人以为自己没了皇帝,就什么也不是了。那现在,是时候让他们看看谁才是这大唐的老大了。

主意拿定,也不啰嗦,武则天当即摆驾,直接找到唐高宗李治,凶巴巴地当面叱问:我犯了什么错,你居然要废掉我?

面对这不按套路出牌的情况,唐高宗李治傻眼了,怎么可以这么直接,这么露骨,一点儿都不讲究含蓄了吗?

说实话,打认识武则天以来,这女人一向是那么的温柔、体贴,是那么的善解人意,简直就像当年传说的徐惠一样,可现而今,怎么忽然变成了母老虎。(那只是你一直没发现吧)

面对这样气势汹汹的武则天,李治原形毕露,马上就吓得恢复了最初的懦弱与老实,当时就给吓了个手足无措,他本能地指指上官仪:“不···不是我···,是他···。”

(你这波队友卖队友卖的好啊,崩撤卖溜,我都要忍不住专门拿一段吐槽,臣欲死战,陛下何故先降?)

武则天看看已经浑身颤抖的上官仪,二话不说,转身走掉。

第二天,曾经帮助武则天上位的许敬宗立刻上书:李忠、上官仪、王伏胜等密谋造反,请陛下明察!

这还用查吗?

这还需要查吗?!

最终,王伏胜死,李忠死,上官仪死,完了还不够,武则天还顺带诛S了几个宗室。还把上官仪的女儿上官婉儿收到掖庭,据说要培养成身边为自己所用的女官。

这是真正的杀人诛心呐!世上还有这么狠*的女人?

李治不寒而栗,害怕极了,他觉得自己现在才算真正认识了这个陪伴自己这么多年的女人。

于是,唐高宗李治也开始了躺平摆烂的生涯。从此专心养病,再也不理*事,即便出于礼仪,必须上朝,也得让武则天临朝听*,史称「二圣临朝」

十三、“不省心”的太子们

和谐的日子终于降临,麟德二年(年),41岁的武则天又生下了最小的孩子太平公主,基本又恢复了两年一个孩子的频率。

太平公主的出生足以证明,武则天又使了点手段,将唐高宗李治这个傻老爷们勾搭得神*颠倒。

俩口子就这么恩爱着,恩爱着,直到儿子们长大。

第一个太子是李弘。他是个很仁慈的好人,也许因为打小富贵又受宠,什么都不缺的缘故,致使他特别不理解母亲为了权力,为了欲望不择手段,心狠手辣。

于是呢,为了纠正母亲的过错,他处心积虑地跟武则天作对,但凡武则天喜欢的,他就讨厌;但凡武则天赞同的,他就反对;但凡武则天打倒的,他就想办法赦免。(老板夹菜我转桌,老板讲话我唱歌。老板喝水我刹车,老板打牌我自摸。老板拿麦我切歌,老板开门我上车。老板投篮我盖锅,老板开会我直播是吧)

平时的小打小闹也就算了,直到咸亨二年(年),李治、武则天再度巡幸洛阳的时候,留守长安的李弘忽然为萧淑妃的两个女儿求情。这意味着他居然跟关陇集团的一些残余搭上了关系,这无疑触动了武则天的底线。

为此,武则天非常生气,特地命人注解、抄送《孝子传》等相关书籍送给李弘,希望他能好好学学怎么当一个孝子,母子俩的关系因而空前紧张。

一直到上元二年(年),二十三岁的李弘忽然离世,虽然官方说法是暴病,但因为李弘死得非常蹊跷,所以就有人大胆推测,是武则天派人下*所致,对此,武则天没有做过半分解释。(笔者认为多半就是武则天所杀,具体可以参照二皇子的想法)

唐高宗李治对此非常悲痛,认为丧失了一个最好的儿子,因此还特地追赠李弘为「孝敬皇帝」

李弘死后,唐高宗李治依旧册封武则天的第二个儿子李贤为太子,准备百年之后将江山传到李贤手里。

然而,李贤居然比李弘还不省心。

李贤

这孩子仿佛有点神经质,除了跟哥哥一样同样反感母亲之外,还特别敏感,总觉得自己挡了母亲的路,今后一定会不得好死,因此特地写诗一首《*台瓜辞》,曰:

「种瓜*台下,瓜熟子离离。

一摘使瓜好,再摘使瓜稀。

三摘犹自可,摘绝抱蔓归。」

诗歌里以瓜农的身份委婉的劝诫武则天,除掉几个孩子,对李姓宗室而言,就仿佛摘瓜,李忠是第一个,对瓜田暂时还没什么影响,李弘是第二个,已经使瓜田稀稀落落,我很可能是第三个,还勉强可以再摘一口,然而到我之后,亲爱的妈妈呀,你千万手下留情,不能再摘了,再摘,瓜田里就一个瓜都没有了!

很显然,他非常相信母亲心狠手辣的传言,认为哥哥的突然暴死,肯定跟母亲有关。

这孩子肯定不能再留了,可以拿来煲汤。既然他总担心被妈妈摘掉,那武则天也就只能顺从一下他的愿望。

永隆元年(年),李贤被废为庶人,改立老三李显当了太子。

没想到,李显却更是个没长脑袋的莽夫。

弘道元年(年),唐高宗李治洛阳驾崩,遗诏太子柩前即位,是为唐中宗。

也许因为骤然得志的缘故,没有经过长时间的实践教育。唐中宗李显当上皇帝后,表现得非常张狂,见识也非常短浅,居然听信了皇后韦皇后的劝告,打算将娘家韦氏亲戚全部塞入中枢。

大臣们很不满意,反复劝告,最后居然惹得李显勃然大怒:我就是把天下都送给韦家人,也没什么了不起,更何况几个爵位呢?!

面对蠢得如此清醒脱俗的皇帝,大臣们沉默了,武则天只得亲自出手,直接将李显废掉,改封为庐陵王。

唐中宗李显皇帝当了没两天,忽然又变成了王,这落差让他非常生气。生气了就要跟妈妈吵架:你凭什么废我?

武则天很平静地告诉他:因为你想把江山送给别人。(可能确实太蠢了,没有涉及底线,武则天都没打算杀他)

嗣圣元年(年),老四李旦当了皇帝,是为唐睿宗。但武则天仍临朝称制,李旦被限制于长安的权力中心之外,不得参*。

这一年,武则天已经61岁,也许是看在妈妈满头白发的份儿上,也许是看到前面几位哥哥的遭遇。唐睿宗李旦老实了,老实地出人意料。

但有个叫徐敬业的大臣却不开心了,他认为武则天随意屠杀李姓宗室,随意废立皇帝,是非常不道德并需要讨伐的行为,遂于当年在扬州起兵,据说曾一度拥*十万,然而,他的*事能力显然不如一篇叫《讨武器檄》那样的文章那么锋利。面对徐敬业的起兵,朝廷认真起来就用了一个月,一个月就打得徐敬业兵败被杀。

这件事也让武则天意识到,继续霸着权力是很不讲究的行为,于是再三表示,一定要归还权力,让儿子当一个真正的天子。(其实也许只是想借此试探皇帝有没有响应这些反武声音的意向)

对母亲如此大度的行为,22岁的李旦表现得非常恐慌,并一再拒绝,反复表示:妈,我还小呢,天下还是你管着吧!

武则天无奈,只得听从了李旦的劝告,继续临朝称制(好无奈呀!)

之后,武则天继续巩固自己的统治,命人制造了铜匦(铜制的匣子),置于洛阳宫城前。用“皇帝信箱”的形式,为伸冤,劝谏,谋仕途,检举等等需求提供了一个官方的反应渠道,稳定了朝*局势。

但为了防范有人再起兵或谋划反对她,武则天也施行了严格的告密*策。

规定任何人均可告密。凡属告密之人,臣下不得私自审讯,国家都会向其供给驿站车马和饮食。即使是农夫樵人,武则天都亲自接见。所告之事,如果符合旨意,就可破格升职。如果并非事实,亦不会问罪,于是四方告密者蜂起。

在这样的告密制度下,也形成了“酷吏”。被告者一旦被投入此狱,酷吏们则使用各种酷刑审讯,能活着出狱的百无一二。就这样,随着告密之风的日益兴起,被酷吏严刑拷打致死的人日渐增多。于是“朝士人人自危,相见莫敢交言”,甚至大臣们每次上朝前,都要和家人诀别。

六、独一无二的女皇

垂拱四年(年),洛水中出现了上面刻有「圣母临人,永昌帝业」,这八个字的白石,人称天授圣图。意思就是,上天授意武则天当皇帝。

典中之典,古来为帝前,必定要讲一点神魔*仙,上顺天意,下应民心,自己再再三推辞,最后不得不授命,好一个千般无奈,万般不愿。

“上天”既然有了这个意思,大家自然就要遵从。

于是,载初元年(年),侍御史傅游艺等率关中百姓九百人上表,请武则天称帝,在他们的带领下,百官、宗室、外戚、四夷酋长,乃至僧尼、道士,纷纷劝进,人数甚至达到六万多人。

事情到了这个地步,李旦再度顺从民意,真诚地恳求母亲称帝,并求赐武姓。这是他彻彻底底归化的诚意。

武则天非常高兴,认为终于生了一个善解人意的好儿子(他敢不善解人意吗?),于是,天授元年(年)九月,67岁的武则天在洛阳正式称帝,改名武曌,自号圣神皇帝,改国号为周,成为了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女皇帝。

武则天早年时间,绝大多数精力都用在了上位上。而称帝后,67岁的武则天也逐渐开始贪图享乐,甚至建立了自己的“后宫”,尤其出名的就是面首二张,张昌宗和张易之。

二张入侍后,武则天当时已年满七十三岁,就算生活优裕,养生得法,服用chun药,也难使一个老妪返老还童。

可以不用,但一定要有!

她这是在向众人炫耀:既然男子为帝可以有成群的嫔妃,那么女子登基也应该有侍奉的面首。她要在所有的领域,都要行使同男性皇帝一样的权利,都要享受同男性帝王一样的待遇。

武则天的男宠数量很多,为了加强对他们的管理,圣历元年(年),武则天成立了控鹤监。久视元年(年)初,武则天又将控鹤监改为奉震府,由张易之、张昌宗二兄弟管理,俨然成为历代皇帝的“三宫六院”,张氏兄弟就像是东西宫的“皇后”、“贵妃”,成为武则天“妃嫔”的总管。

但二张恃宠而骄,他们不仅在后宫恣意专横,而且干预朝*,引起了众怒,为之后的*变埋下了伏笔。

终于在神龙元年(年),宰相张柬之联合禁*策动了“神龙*变”,杀掉二张,年迈的武则天也在病榻上被“请”下御座,让位于中宗。李唐王朝终于重新回归。

同年12月16日,机关算尽,动了一辈子心思的武则天终于驾崩,时年85岁。

七、尾声

无字碑

在最后的最后,武则天去掉了帝号,以则天大圣皇后的身份,与唐高宗李治合葬干乾陵。并且留下了无字碑,就像活着的时候一样,对生前行为不做任何解释。给后人留下了“无字碑”的谜题。

「朕之所以能到达这顶点,不是因为天命!朕不会让那种东西妨碍自己!朕是靠朕的双腿站上了这里。所以,挪动这双腿的只有自己。不是别的什么人。也没有其他任何要因。不因贤者谏言,不因愚者之刃,不因万千恳求!对,甚至是天的意志也亦然!除朕之外,没人能让朕――卑躬屈膝!」

——FGO武则天

不知道在人生最后的走马灯里,武则天看到的是谁呢,一定还是李治吧。虽有利用,但情分终有见证。最能印证的,就是和李治一同期间,没有任何YL历史,到临终前,也嘱咐与李治合葬。

可能当武则天真的当上了皇帝,她才终于明白了何为帝王无奈的孤独,以及皇冠的沉重。立下无字碑,印证灿烂无悔的一生。是非恩怨,皆随弹指一挥去。

······

爱我者祝我永生,恨我者咒我早亡,

千载过,功成者,都付笑谈之间。

是非功过,全由后人评说吧!

1
查看完整版本: FGO下无二的女皇武则天,以